骨质增生、骨刺的不同类型与治疗原则!
骨质增生也叫骨刺,是一种多发于中年群体的常见疾病,通常合并于其他疾病。
如国外将其命名为骨关节病、骨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国内则有骨关节病、椎间盘退变、增生性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等名称。中医将其归于痹症范畴。

本质上来说,骨质增生是一种自然发展的正常生理现象,是人体骨骼衰老的一种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脊柱椎体和各个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以及椎体椎间盘、髓核等等组织的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其维持关节稳定和保护的程度变差,使脊柱和关节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脊柱和关节的不稳定,稍微受到外力作用,就会对骨头形成刺激,进而身体产生代偿反应。
也就是人体为了适应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退变变化,需要重新恢复新的平衡状态,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更加稳定。可以说,骨质增生现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机体的一种本能。只是有时骨质增生造成了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使人感到不舒服时,人们才把骨质增生作为疾病来看待。
骨质增生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通常合并在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疾病中。也有单独存在的如跟骨骨刺,是一种长在脚后跟的骨质增生。
不过,与近代医学不同,中医根据其症状表现将其分为了不同类型,并提出了不同的治疗原则。
0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简单来说既是发生于颈椎部位的骨质增生,合并于颈椎病种。
治疗上以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为原则。代表方剂有蠲痹汤加减。
02、痰湿阻滞
中年以后肾气渐虚,肾阳,膀胱的气化无力,体内水湿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且体虚易招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颈部经络而发病。
这也是属于颈椎病的一种类型,只不过主要病因是内在因素。
治疗上以燥湿化痰,理气通络为原则,代表方剂有指迷茯苓丸加味。
03、气滞血瘀
由于外伤和劳损,使椎体缘组织间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滞经络发为本病。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原则,,代表方剂有化瘀通痹汤加味。
04、气血虚弱
年老体弱,气血衰少,气虚则腠理不密,风湿寒邪乘虚侵袭,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血虚筋骨失去濡养皆可致病。
治疗上以益气养血,通络行痹为原则,代表方剂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05、肝肾亏虚
肾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体弱,肝肾精血日渐亏少,筋骨失去滋荣而致。
治疗上以益精补肾,滋阴熄风为原则,代表方剂有左归丸加味。
需要注意的是骨质增生属于无菌性炎症,所以一般的西医消炎药不起作用。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期长,费用昂贵因而受到极大限制,骨质增生治疗体现了中医的优势。
中医外治法在原则上与内治法并无多大差异,只是在使用上更为简便,且药物作用更加直接,如急性发作可以使用针灸、热疗等方法,待到缓解后,则可以采用膏药外贴、中药外敷,颈椎部分甚至可以采用配伍中药做成药枕以帮助病情恢复。
问:为什么骨头出现问题都需要治肝肾?
确实,我们发现很多骨科类疾病如颈椎病、腰突、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等问题都会有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方法或步骤,就是补益肝肾。
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简单来说肾的功能是否健康、健全直接关系到骨骼的健康,若肾精充足则机体强健,骨骼外形及内部结构就能维持正常,且可耐劳累及一般伤损。
而肝藏血,主筋束骨利关节,肝血充足则筋脉强劲,不活动的时候可保护骨头,充养骨髓,活动的时候则可以约束骨头,避免过度活动,防止脱位。
也就是说如果肝肾亏虚,肾精、肝血不足,我们的筋骨就会失去滋养,久之关节在反复的活动过程中,就会渐渐地受到损害而过早过快地出现退化、退变。
也因此在骨类疾病中,基本都会有补益肝肾的步骤或证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