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感冒和冬季感冒不一样!这些区别要分清
生活中,感冒是再常见不过的疾病。但你知道吗?夏季感冒和冬季感冒其实大不相同,从病因到症状,再到应对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只有认清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对症处理,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一、病因不同,罪魁祸首 各有侧重
冬季感冒多由风寒或风热之邪引起,其中以风寒感冒更为常见。冬季气温低,寒风凛冽,人体容易受到风寒侵袭。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风寒之邪就会趁虚而入,引发感冒。比如在寒冷的天气里穿得太少、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都可能让风寒邪气相乘。另外,冬季人们常处于封闭的室内,空气不流通,病毒更容易传播,像流感病毒在冬季就更为活跃,也是冬季感冒的重要诱因。
而夏季感冒,中医常称之为 暑湿感冒,其病因与夏季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暑邪和湿邪是主要的 元凶。人们在夏季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室内外温差大,一冷一热容易让暑湿之邪侵入体内。此外,夏季人们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上贪凉吃过多冷饮、冰品,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湿邪内生,从而引发感冒。而且,夏季雨水多,环境潮湿,也为感冒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症状有别,表现各不相同
冬季感冒的症状往往比较典型。风寒感冒初期,患者会感觉怕冷明显,甚至伴有轻微的发热,一般体温不会太高。还会出现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痰液多为清稀的白色。风热感冒则会有明显的发热,咽喉红肿疼痛,流黄稠鼻涕,咳嗽时痰液发黄且黏稠。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患者通常出汗较少,精神状态相对较差,容易感到乏力、疲惫。
夏季感冒的症状则带有明显的 暑湿 特征。患者虽然也会发热,但怕热更明显,常常伴有头晕、头痛,给人一种昏沉的感觉。由于湿邪的影响,患者会觉得身体沉重、乏力,没有食欲,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胃肠型感冒。同时,夏季感冒患者多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鼻涕往往比较黏稠,咳嗽时痰液也偏黄且黏稠。与冬季感冒不同的是,夏季感冒患者可能会有出汗的情况,但出汗后发热症状也不会明显缓解。
三、治疗方式不同,用药需对症
冬季感冒的治疗要根据风寒和风热的不同类型来对症下药。风寒感冒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常用的药物有感冒清热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也可以通过喝生姜红糖水、热水泡脚等方式来驱寒发汗,缓解症状。风热感冒则需要辛凉解表,可选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药物,同时要多喝温开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帮助清热降火。
夏季感冒的治疗重点在于清暑祛湿。常用的药物有藿香正气水(丸)、十滴水等,这些药物能有效缓解暑湿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以免加重湿邪。同时,由于夏季感冒常伴有胃肠道不适,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
四、预防措施不同,各有针对性
预防冬季感冒,关键在于防寒保暖。在寒冷的天气里,要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需前往,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另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也很重要,比如坚持跑步、跳绳等运动,能提高身体抵御风寒的能力。还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预防夏季感冒,核心在于防暑祛湿。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一般控制在 26℃左右为宜,同时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减少冷饮、冰品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出汗后不要立即吹冷风或洗冷水澡,以免暑湿之邪侵入体内。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夏季人体消耗大,充足的休息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夏季感冒和冬季感冒在多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只有了解这些区别,才能在感冒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让自己远离感冒的困扰。无论哪种感冒,一旦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都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