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经典中成药,药师手把手教您用:辨证对应证型,选对才有效
中成药的使用核心在于辨证论治,不同证型对应不同药物。以下20个经典中成药按中医常见证型分类,涵盖内科、外科、妇科等常见问题,药师将从适应症、用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手把手指导使用,需注意:中成药需对症选用,复杂病情需咨询医生或药师,不可盲目自行长期服用。
一、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适配虚热症状

1. 知柏地黄丸
核心症状:口疮反复发作、咽喉干痛、耳鸣(夜间明显)、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用法:口服,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疗程2-4周。
注意:脾胃虚寒(腹泻、怕冷)者禁用;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
2. 百合固金丸
核心症状: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痒、声音嘶哑、潮热盗汗、头晕目眩。
用法: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9g),每日2次,饭后服用,疗程3-4周。
注意:痰湿壅盛(痰多黏稠、胸闷)者禁用;忌辛辣、烟酒及过甜食物。
二、气血两虚证—— 益气补血,适配虚弱症状
3. 八珍颗粒
核心症状:面色苍白/萎黄、头晕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手脚冰凉。
用法:口服,每次1袋(10g),每日2次,开水冲服,疗程4-6周。
注意: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湿热内盛(口苦、腹胀、尿黄)者禁用。
4. 归脾丸
核心症状: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疲乏无力,伴轻度贫血。
用法:口服,浓缩丸每次8-10丸,每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1-2个月。
注意: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者慎用;服药期间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思虑。
三、肝郁气滞证—— 疏肝理气,适配情绪相关症状
5. 逍遥丸
核心症状: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生气后加重)、食欲减退、腹胀、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用法:口服,水丸每次6-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疗程1-2个月。
注意:孕妇慎用;阴虚火旺(口干、潮热)者禁用;忌生冷、油腻食物。
6. 柴胡舒肝丸
核心症状:胸胁刺痛、嗳气频繁、胸闷善太息、胃脘胀痛(牵及两胁)、情绪抑郁明显。
用法:口服,每次1丸(10g),每日2次,饭后服用,疗程2-3周(不宜长期服)。
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服药期间避免情绪激动。
四、痰湿内阻证—— 燥湿化痰,适配黏腻症状
7. 二陈丸
核心症状:咳嗽痰多(白痰黏稠)、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肢体困重、舌苔白腻。
用法:口服,每次9-15g,每日2次,饭后服用,疗程1-2周。
注意:阴虚燥咳(干咳少痰、咽干)者禁用;忌生冷、甜腻食物。
8. 平胃丸
核心症状:胃脘胀满(进食后加重)、恶心嗳气、口淡无味、肢体沉重、大便溏薄、舌苔厚腻。
用法:口服,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疗程1-2周。
注意:孕妇慎用;脾胃虚寒(怕冷、腹泻)者禁用;不宜长期服用。
五、血瘀阻络证—— 活血化瘀,适配疼痛固定症状
9. 血府逐瘀丸
核心症状:胸痛/头痛(刺痛固定)、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女性痛经(经色暗有血块)。
用法:口服,每次1丸(9g),每日2次,饭后用红糖水送服,疗程2-3周。
注意:孕妇禁用;有出血倾向(牙龈出血、凝血异常)者慎用;忌生冷食物。
10. 三七片
核心症状: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关节疼痛(刺痛)、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口服,每次2-6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外伤出血可研末外敷。
注意:孕妇禁用;月经期女性慎用;不可与抗凝血药联用。
六、脾胃虚寒证—— 温中健脾,适配怕冷腹泻症状
11. 附子理中丸
核心症状:胃脘冷痛(热敷后缓解)、怕冷、手足不温、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完谷不化)。
用法:口服,浓缩丸每次8-12丸,每日3次,饭前服用,疗程2-4周。
注意:阴虚火旺(口干、潮热)者禁用;孕妇慎用;忌生冷、寒凉食物。
12. 香砂养胃丸
核心症状:胃脘胀满、胃部发凉、食欲不振、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四肢乏力。
用法:口服,水丸每次9g,每日2次,饭后服用,疗程1-2周。
注意:胃阴不足(口干舌燥、胃脘灼痛)者禁用;忌辛辣、油腻及过烫食物。
七、风热感冒证—— 疏风清热,适配热象明显感冒
13. 银翘解毒片
核心症状:发热、微恶风、头痛、咽喉红肿疼痛、口干渴、鼻塞黄涕、咳嗽黄痰。
用法: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饭后服用,疗程3-5天。
注意:风寒感冒(怕冷明显、清涕)者禁用;孕妇慎用;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14. 桑菊感冒片
核心症状:风热感冒初期,表现为咳嗽明显、痰黄黏、发热轻、头痛、咽喉干痛。
用法:口服,每次4-8片,每日2-3次,开水送服,疗程3-5天。
注意:风寒感冒者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多饮温水。
八、风寒感冒证—— 疏风散寒,适配寒象明显感冒
15. 风寒感冒颗粒
核心症状:怕冷明显、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白痰、口不渴。
用法:口服,每次1袋(15g),每日3次,开水冲服,疗程3-5天。
注意:风热感冒者禁用;孕妇慎用;服药后可喝热粥助发汗。
16. 荆防颗粒
核心症状:风寒夹湿感冒,表现为怕冷、头痛身重、关节酸痛、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用法:口服,每次1袋(15g),每日3次,开水冲服,疗程3-5天。
注意:风热感冒者禁用;忌生冷、油腻食物;高血压患者慎用。
九、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适配下体湿热症状
17. 龙胆泻肝丸
核心症状:口苦口干、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小便黄赤(灼热刺痛)、阴囊潮湿、女性带下黄稠(异味)。
用法:口服,水丸每次3-6g,每日2次,饭后服用,疗程1-2周(不可长期服)。
注意: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禁用;服药期间忌辛辣、烟酒及滋补类中药。
18. 三金片
核心症状:下焦湿热所致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腰腹不适。
用法:口服,每次3片,每日3-4次,饭后服用,疗程7-10天。
注意: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慎用;服药期间多饮水,避免憋尿。
十、肝肾阴虚证—— 滋补肝肾,适配腰膝酸软症状
19. 六味地黄丸
核心症状: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
用法:口服,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空腹服用,疗程4-6周。
注意: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湿热内盛(口苦、腹胀)者禁用;忌辛辣、油腻食物。
20. 杞菊地黄丸
核心症状:肝肾阴虚伴眼部不适,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迎风流泪。
用法:口服,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饭后服用,疗程1-2个月。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服药期间避免用眼过度。
划重点:使用中成药的5个关键原则
1. 辨证优先:明确自身证型(如怕冷腹泻多为虚寒,口干盗汗多为阴虚),避免凭感觉用药(如风寒感冒用了风热感冒药)。
2. 控制疗程:多数中成药疗程为1-4周,症状缓解后需停药,不可盲目长期服用(如龙胆泻肝丸长期服可能伤肾)。
3. 避免联用冲突:功效相似的药物不叠加服用(如八珍颗粒+归脾丸均含补气药,易致上火);中成药与西药间隔30分钟服用。
4. 特殊人群慎用:孕妇禁用活血化瘀类(血府逐瘀丸、三七片)、含麝香/蟾酥类药物;哺乳期、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 及时就医指征:服药3-7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皮疹、呕吐、腹痛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就医;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用药前需咨询医生。
中成药虽为经典方,但并非万能药,需在专业指导下根据体质、症状精准选用。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才能既发挥疗效,又保障安全。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上头条 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