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的临床鉴别诊断
疾病概述
斑秃(alopecia areata)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成人、儿童均可受累,人群患病率约0.57%到3.8%。
此病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毛囊自身免疫反应,发作突然。大多数病例仅限于1~2处小片状圆形脱发,可累及头皮、眉毛、睫毛或体毛。严重时头皮上的所有头发都会脱落(全秃),或所有头皮和体毛都会脱落(普秃)。
图1. 斑秃
(引自参考资料)
个别时候,斑秃可引起一夜白发,如下图。
图2. 斑秃的一夜白发
(引自参考资料)
此外,斑秃病程难以预测,兼有自愈性和复发性的特点。
斑秃通常可根据临床进行诊断,必要时结合皮肤镜检查等。
以下为斑秃的临床鉴别诊断。
休止期脱发
(telogen effluvium)
休止期脱发临床常见,是一种弥漫性非瘢痕性脱发,其病因是毛囊周期异常转化(处于休止期的毛囊的百分比增加到20%以上)引起头发过早脱落。此病病程可为阶段性、自限性,亦可呈慢性。
休止期脱发常见触发因素有高热、大手术、分娩、贫血/大量失血、过度节食(尤其是低蛋白饮食)、内科重大疾病和药物等,常常见于头发脱落前的3个月或以上。不过,此病也可能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出现。
其典型特征是整个头皮上头发均匀地脱落,即脱发为弥漫性,而非局限性。患者通常在淋浴后或梳头时发现发根部头发脱落突然增加,通常每天脱落超过150根。慢性休止期脱发可以持续数年。
图3. 休止期脱发
(来源:https://www1.racgp.org.au/)
休止期脱发通常可根据临床进行诊断。
生长期脱发
(anagen effluvium)
生长期脱发是另一种非瘢痕性脱发,这是由损害生长期毛发有丝分裂和代谢过程的事件所致,如化疗、放疗和一些炎症性疾病。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高达6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生长期脱发。其他原因包括蛋白质营养不良、寻常型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斑秃和二期梅毒等。
其特点是处于生长期的头发突然脱落,弥漫分布。诱发事件与脱发之间的间隔通常为1~4周。
图4. 生长期脱发
(来源:https://www.olivaclinic.com/blog/anagen-effluvium-symptoms-treatments/)
生长期脱发是自限性的,疾病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毒性损伤的持续时间。生长期脱发通常可根据临床进行诊断。
雄激素性脱发
(androgenic alopecia)
雄激素性脱发可累及男性和女性,累及女性时亦称女性型脱发。其特点是逐渐发病,无自愈性,脱发呈典型分布模式。它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机制和表现各有差异。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通常发生在40岁之前,和遗传关系较大,基本特点是雄激素敏感性毛囊的微型化。常表现为头发变细、变稀、变软,发迹线上移,头顶头发稀疏。
图5. 雄激素性脱发
(来源:https://healthjade.net/androgenic-alopecia/)
女性型脱发可能在青春期后的任何时候开始,发病率低于男性,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基本特点是头皮中部头发弥漫性变薄,发缝显露,前额发际线稀疏,一般无明显的发际线上移。
图6. 女性型脱发
(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5059623000533)
雄激素性脱发通常可根据临床进行诊断,必要时结合皮肤镜检查等。
头癣
(tinea capitis)
头癣是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好发于3~7岁儿童。
其常见表现为头皮斑片状脱发伴有鳞屑,并有脱发或断发,伴瘙痒。少见表现是脓癣,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脓肿,可有发热、淋巴结肿痛等全身症状。
图7. 头癣
(来源:https://thedermdigest.com/tag/tinea-capitis/)
皮肤镜、真菌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头癣。
拔毛癖
(trichotillomania)
拔毛癖是一种强迫行为,表现为反复、无法克制地拔掉头发、眉毛或身体其他部位毛发的冲动行为。它更常见于女性,通常始于儿童或青春期。此外,患者可能伴随一些其他相关症状或体征,包括咬甲行为。
拔毛癖引起的断发长度不一,伴有毛干折断或顶部分叉,呈特征性的钢丝刷感。整体外观呈奇怪的、几何形不规则形脱发区,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图8. 拔毛癖(引自参考资料)
拔毛癖通常可根据临床进行诊断,必要时结合皮肤镜检查等。
三角形脱发
(temporal triangular alopecia)
三角形脱发或称颞部三角形脱发、先天性三角形脱发,是一种毛囊发育异常,出现于婴儿期或儿童期(2~9岁以内),并持续终生。此病有家族性病例报告,但未发现相关致病基因。
三角形脱发通常表现为额颞头皮上三角形、柳叶刀形或卵形的脱发区。病变的底部常延伸到前额发际线,而病变的尖端延伸到颞部头皮。脱发区域和正常头皮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脱发通常是单侧的,但也可能是双侧。
脱发斑内可能存在一些终毛和/或毳毛,或者脱发斑内可能完全没有头发。此外,不会有炎症和瘢痕。
此病偶有非典型的亚型,主要分布在枕部和额中部,通常在出生即有,在男性中更为常见。枕部脱发区域还可能有白发增多的表现。
图9. 三角形脱发(引自参考资料)
三角形脱发通常可根据临床进行诊断。
牵引性脱发
(traction alopecia)
牵引性脱发是一种继发于发干损伤的头皮疾病,好发于女性群体。常见原因为引起头发牵拉的特定发型,例如扎紧马尾、其他紧编的发型(脏辫等),此外,根部过度梳理或加热亦为危险因素。经常使用头盔、发带和护士帽也可能更容易出现此类脱发。
牵引性脱发通常累及双侧颞部,但亦可见于其他区域。可能有头皮瘙痒和疼痛。它最初表现为非瘢痕性脱发,如果不治疗或病因持续存在,则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脱发。
图10. 牵引性脱发
(来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pde.14773)
牵引性脱发通常可根据临床进行诊断。
前额纤维化脱发
(frontal fibrosing alopecia)
前额纤维化脱发是一种瘢痕性脱发,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此病最常累及55~65岁的女性,偶可见于男性或年轻女性。
其典型表现是沿前额发际线的渐进性、对称性带状脱发区,眉毛常有变细或缺失。偶尔有面部皮肤受累,例如毛囊周围红斑或毳毛周围丘疹,这可能是脱发的前兆。
图11. 前额纤维化脱发(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19001/)
此病可根据临床、皮肤镜检查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Brocq假性斑秃
(pseudopelade of Brocq)
Brocq假性斑秃是一个定义不清的疾病,有人认为此病代表了各种瘢痕性脱发的末期。此病临床少见,常见于30~50岁的白人女性,是一种永久性、隐匿性的瘢痕性脱发。
Brocq假性斑秃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秃发斑,分布广泛且呈集群状。在晚期病例中,表现为雪地上的脚印——在瘢痕化的背景下,可见相对正常的毛发岛。
图12. Brocq假性斑秃
(来源: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1-4471-4486-1_26)
此病诊断依靠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且是一种排他性疾病,如果能明确瘢痕性脱发的具体诊断,则不适于诊断Brocq假性斑秃。
秃发性毛囊炎
(folliculitis decalvans)
秃发性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瘢痕性脱发,最常见于中年男女,但也可能在青春期后出现。毛囊脓疱中常可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学者推测此菌会引发异常的宿主反应。
其临床特征是伴有毛囊破坏的化脓性毛囊炎,常有局限性秃发,最常受累部位为头顶。
图13. 秃发性毛囊炎(引自参考资料)
此病主要依靠临床和病原学检查确诊。
毛发扁平苔藓
(lichen planopilaris)
毛发扁平苔藓是扁平苔藓的亚型之一,是由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所致,表现为毛囊内免疫豁免,相关干细胞受到活化T淋巴细胞攻击,导致头发无法再生。
此病多见于40~60岁人群,儿童罕见。
毛发扁平苔藓特征是毛囊周围红斑和鳞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瘢痕性脱发(毛囊周围红斑通常出现在脱发斑的周围)。此外,此病常有瘙痒、灼热或压痛等症状。
图14. 毛发扁平苔藓(来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257-021-00630-7)
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确诊此病。
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
(aplasia cutis congenita)
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亦称皮肤再生不良,是由于胎儿皮肤未能充分发育所产生的一种先天性、局限性皮肤缺损。
此病通常表现为头皮皮肤缺失,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新生儿可能有开放性糜烂或愈合的凹陷性瘢痕。除此之外,大多数儿童患者基本无其他相关异常。
图15. 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引自参考资料)
此病诊断有赖于临床和遗传学评估。
脂肿性脱发
(lipedematous alopecia)
脂肿性脱发是一种罕见的脱发,可能和淋巴功能障碍、脂肪组织的化生和移位等有关。此病好发于非洲裔美国女性,亦可见于亚洲人群。
其临床表现是头皮增厚,伴随不同程度的继发性脱发,脱发可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其中,病变区头皮触诊为松软、沼泽样头皮。
图16. 脂肿性脱发
(来源:https://escholarship.org/uc/item/7g9419cx)
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此病。
二期梅毒
(secondary syphilis)
二期梅毒患者可引起脱发,即梅毒性脱发。这种脱发多发生在感染梅毒后数月至1年才出现,多以虫蚀状、弥漫性小片状脱发。好发于头皮,严重者可累及眉毛、胡须、阴毛等。
在极少部分梅毒患者,脱发可为其唯一临床表现或首发表现。
梅毒性脱发一般不会造成毛囊永久性破坏,经规范治疗后毛发可以再生。
图17. 虫蚀状脱发
(来源:https://empendium.com/mcmtextbook/image/B31.031_5960.)
图18. 二期梅毒的弥漫性脱发(RPR 1:1028)
(引自参考资料)
诊断此病有赖于梅毒血清学检查。
棘状秃发性毛囊角化病
(keratosis follicularis spinulosa decalvans)
棘状秃发性毛囊角化病是一种罕见的角化异常性疾病,呈进行性病程。此外还可能与掌跖角化病、面部萎缩性角化病、毛萎缩性角化病和虫蚀状皮肤萎缩等相关。
此病初发于婴儿或儿童早期,累及面颊和鼻部,表现为毛囊角栓并致毛囊性萎缩。头皮、睫毛和眉毛亦可受累,呈瘢痕性秃发。
图19. 棘状秃发性毛囊角化病
(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39957/)
此病诊断有赖于临床,必要时需要组织病理学等检查。
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an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
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亦称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是200多种外胚层发育不良症中的一种。
此病特征是皮肤、毛发、指甲、牙齿、泪腺和唾液腺发育异常,尤其是小汗腺发育畸形。小汗腺功能异常表现为排汗能力降低或缺失,可能会因日常活动和环境温湿度变化而产生明显的热性反应,后者包括高热、不明原因发热和热性惊厥。
当累及头发时,表现为头发弥漫性稀疏。
图20. 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引自参考资料)
此病诊断有赖于临床评估和遗传学评估。
Netherton 综合征
(Netherton syndrome)
Nethert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涉及SPINK5基因突变所致。此病女性多见,其经典的三联征是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回旋形线状鱼鳞病)、套叠性脆发症和特应性体质。
其中,套叠性脆发症是指头发发干套叠在一起(套进部分在发干的远侧),呈竹节状,因而又被称为竹节发(bamboo hair)。眉毛、睫毛等毛发亦可受累。套叠性脆发症常初发于婴儿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善。此外,通常出生即有头发稀疏(短而脆)或先天性脱发。
图21. 套叠性脆发症(引自参考资料)
图22. 3月龄的Netherton综合征患儿(引自参考资料)
此病诊断有赖于临床评估和遗传学评估。
皮肤T细胞淋巴瘤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多种类型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都可导致脱发。此为非瘢痕性脱发,淋巴瘤经有效治疗后,头发常可再生。
此类脱发可能形似斑秃,可以是大范围脱发伴有稀疏的残余头发,亦可是整个头皮脱光(全秃)甚至伴随睫毛和眉毛脱落。
图23. 皮肤T细胞淋巴瘤(引自参考资料)
诊断此类脱发有赖于临床、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主要参考资料
[1] Visualdx. https://www.visualdx.com/
[2]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
[3] A Clinicians Guide to Dermatologic Differential Diagnosis. 2006
编辑/排版:佳思敏
文章来源:优麦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