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脱发还致癌?“害人精”的真相,这次全部说清楚
作者 | 杨闲弹
来源 | 杨庆闲弹医迹江湖 (ID:yangqingxiantan)
说到中国美食,
就不得不提调味,
这可是中餐的奥义!
从食材到食物,都少不了调味品的加持。
料酒去腥、老抽上色、白糖提味...
不同的调味品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
这其中也有一个极具争议的存在。
它就是味精!
要知道,味精一直都是
家家户户厨房里必备的调味品。
只是这些年,
关于味精的传言也从未停止:
.....
不得了~
这味精俨然成了害人精啊!
那么,这些关于味精的说法
都是真实可信的吗?
味精真的有毒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为你揭秘!
首先我们得知道:
20世纪初,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偶然注意到自己喝的海带黄瓜汤味道出奇鲜美,就将汤样品带回实验室,用化学分析手段从海带中提取到一种神奇物质——谷氨酸钠,取名味の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打破日本对这种调味品的垄断,1920年中国化学家吴蕴初成功从谷物中提取并制成谷氨酸钠,取名味精。
也就是说,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而氨基酸是构成人体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在葡萄、番茄、海带等天然食物里都含有谷氨酸钠。而且在我国,味精的制备也大都是以玉米淀粉、大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发酵、 提取、精制而成,是一种纯粮食制作的调味品。
关于味精的恶名,最初来源于一个美籍华裔医生。
1968年的一天,他给新英格兰医学报寄了封信,说他每次在美国的中餐馆用完餐之后,脖颈后面都会产生麻痹感,并且会让他觉得心跳加速,同时体力不支。
他认为,可能是中餐馆使用的味精让他产生不适(这种症状后来被大家称为中国餐馆综合症)。
这件事让人们对味精逐渐有了偏见。
再加上,随着现代生活观念的兴起,国人开始吃啥都注重绿色无添加。
而味精的学名—谷氨酸钠。
听着就像有一股化学工业气息扑面而来!肯定不够绿色,不够天然。那自然也就开始对味精抵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靠谱的电视健康砖家信口开河:
这就彻底让味精坐实了害人精的名头。
其实早在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就在食品添加剂联专家委员会上宣布:
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极其安全没副作用
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极其安全没副作用
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极其安全没副作用
(重要事情说三遍)
世界上也有很多其它机构证明谷氨酸钠的安全性。
WHO确认安全
1973年,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CAC)把谷氨酸钠归入推荐的食品添加剂的A(I)类(安全型类)。
美国FDA确认安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谷氨酸钠归于公认安全的范围内——专家认为这种调味品/添加剂非常安全,可以不受《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FDCA)中食品添加物残留容许量的限制。
中国也确认安全
1999年,我国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试验得出与国际上一致的结论,即使用味精是安全的。
所以,味精完全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接下来为了更彻底洗刷味精的污名,我们要纠正一些大家对味精的错误认知。
味精里的谷氨酸钠可不是化学合成品(只是名字像而已),它存在于大量的天然食物中,根本不用担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味精是用微生物发酵粮食、淀粉等原料生产出来的,工艺和酿酒、制醋类似。
大家平时不怕醋、不怕酒,咋就觉得味精有害呢?
谷氨酸钠加热到120℃以上时,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很多人认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致癌。
但其实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是无害的,不仅毒性极低,而且并不会致癌,它不在致癌物名单中。
而且味精加热到270℃时才会分解破坏,味精在一般烹调条件下性能是稳定的,不用担心变质有毒的问题。
秃头是你的问题,为啥要拉味精下水...
脱发按病因分类,内分泌性脱发和神经精神性脱发最为普遍。前者是遗传因素和雄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后者病因尚未完全认识清楚,可能是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与精神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这跟你吃味精没得关系!
虽然鸡精包装上到处都是鸡,但其实跟鸡关系不大。
说白了,这鸡精就是鸡肉味儿的味精。 其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味精),只不过此外还加入了一些盐、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风味会比味精更丰富、更浓郁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之,味精是种安全又实用的调味品,别因为各种谣言冤枉了它。
对了,味精虽然安全,
但我们也要吃的恰到好处才行。
1、要适量添加。
任何东西吃多了都会有害,尤其是味精和鸡精中含有钠。
过量摄入纳有什么危害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吧(还是忍不住要吼一句:会导致高血压)。
放一点点味精鸡精给菜肴提提鲜,是快速提升厨艺水平的好方法,但要像广告里这一家子一样……就有点危险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起锅时添加。
味精、鸡精的适宜熔解温度是70℃—90℃,温度过高使其失去会鲜味。
没有鲜味的味精,和没有糖醋味的糖醋排骨有什么区别?!
因此,建议在关火起锅之前加入味精、鸡精。
3、注意!这些人要尽量少吃!
老年人和患有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人群要尽量少吃味精,还是因为钠摄入的原因。
而对哺乳期的妇女、婴幼儿来说,也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味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了这么多,
相信大家对味精的形象应该有所好转吧。
对于食品安全,
我们确实需要时时放在心上,
但真没必要把味精当做害人精。
毕竟,
加了味精的食物会鲜美无比
而这人间美食,
最抚人心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 程小华, & 陈明之. (2010). 味精的合理使用. 中国酿造, 3, 13–15.
[2] 吴秀梅. (2017). 料理上能添加味精嗎?味精有毒嗎?. 药物食品安全周报, 606, 1–4.
[3]楼秀余.焦谷氨酸钠到底是致癌物还是聪明物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1).
[4]刘少伟,阮赞林.味精那点事.质量与标准化,2019(9):24-25.
[5]味精有毒、致癌、脱发、杀精到底是真是假?争论多年的事给你一个答案!.健康时报.2019-11-22
-本期完-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江湖见!
朋友,觉得文章不错,点个赞,按个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