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一个中药方帮你减轻
说起偏头痛,现代人基本都有一点,比如说熬一次大夜,第二天脑袋就突突的,多出现在太阳穴部位。
疼起来一抽一抽的,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流泪等症状。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痛范畴,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安全、稳定和成本低等特点。
《东垣十书》明确将偏头痛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引起者,多由于患者感受外邪,引起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这种外邪主要以风为主。
脑为髓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注于脑,故内伤头痛的病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如情志恼怒,肝气郁结化火,肝火上冲,或素体阴虚,肝阳上扰头目而致头痛;
或久病体虚,失血之后,血虚不能上荣脑髓而致头痛;
也可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或思虑过度,致使脾运失司,痰浊内生,阻遏清阳,引起头痛。
此外,因跌扑损伤,脑髓受震,气血运行不畅,脑络不通,瘀血停滞,均可引起疼痛。
综上所述:偏头痛病因虽繁杂多变,但以内伤头痛居多。
其病机,也不外乎与肝脾两脏的功能失调有关。风痰瘀是偏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
分享一个有用的中药方,减轻你的偏头疼。
方用散偏汤:
白芍五钱,川芎一两,郁李仁一钱,柴胡一钱,白芥子三钱,香附二钱,甘草一钱,白芷五分。水煎服。
现代剂量(参考)白芍15克 川芎30克 郁李仁3克 柴胡3克 白芥子9克 香附6克 甘草3克 白芷1.5克。
方中重用川芎,因为川芎治疗头疼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它和白芍同用,还有平肝柔肝的作用,可以助肝气升发生肝血;

而郁李仁和白芷,可以帮助川芎散头风,柴胡、香附开郁消滞气,白芥子化痰降气。
诸药同用,不但风寒之邪可以散除,同时柔肝疏肝,解郁降火,头痛自然顿除。
毋论左右头疼,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本方出自清·陈世铎《辨证录》,主治偏头痛,或痛在左,或痛在右,时轻时重,悠悠不已。
偏头痛的病因虽有多种,但其发病机理却有共同之处。
用药多以活血化瘀、祛风化痰为原则,风、痰、瘀祛除,头痛症状定会随之减轻。
但是临床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证型病机不一,故多在散偏汤的基础上辨证加减:
如因感受风寒而发头痛宜加荆芥、防风;
风热上犯加黄芩、菊花、桑叶;
头痛剧烈可加延胡索、羌活、制附子;
头部拘挛掣痛或头痛部位忽左忽右,走窜不定加虫类药物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等。
治疗偏头痛除了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外,还可根据头痛的部位,参照经络循行路线选择引经药:
如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可选用羌活、蔓荆子;
阳明经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处,可加用知母、葛根;
少阳经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选用柴胡。诸如此类,要随机应变,不可拘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