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偏头痛五年,四味中药的小药方,半个月就好了
39岁的张女士,患偏头痛几年。据她本人讲,偏头疼是从4年前开始出现的,刚开始发作的还不频繁,最近一年越发严重,隔三差五的就犯了,而且疼得越来越厉害,有时候甚至感觉头都要裂开似的。吃过很多药效果不明显,每次犯病只能靠头疼粉来控制,本人十分痛苦。

经过诊断,我给患者开了一个方子:川芎,沙参,蔓荆子,细辛,并嘱咐患者,先将将这4味药打碎,加水煎二十分钟,再加入黄酒调匀后再服用。
一周后患者复诊,发作一次偏痛疼,但疼痛感明显减轻。守原方继续服用,一个月后,偏头疼再未发生。
偏头痛在中医看来属头风偏头风等范畴,类似于现代的慢性神经血管病,此症多因肝阳偏亢或肝经风火上扰所致,其发病特点是: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痛止则如常人。治疗偏头痛多采用平肝、祛风、活血之法。

我给患者开的方子,载于清代《石室秘录》。方中川芎味辛性阳,气善走窜,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是治头痛必用之药,据《神农本草经》记载:
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
细辛:辛温,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作用,主治风寒、风热等头痛。
蔓荆子:味辛微寒,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既治风热感冒头痛,又治肝热引起的目暗不明、头胀头痛。
沙参:甘润,本为补肺阴、润肺燥之药,但用于头痛也自有妙处。

古代有医家认为,头痛常是因脑阴之虚,风得留之而不去。正如清代名医傅青主说:用沙参补阴,原不入脑,今用于川芎之中而蔓荆、细辛,直走于巅,则沙参不能下行,不得不同群药入脑中。夫补其脑则风不能存,而脑痛自愈,头痛亦除矣。
本方沙参补脑阴,补阴而制阳,能使风不滞留于脑,有助于他药更好地达到祛风止痛之效。黄酒活血止痛,有一定补益作用,又是引药,与它药合用有增效、引药直达病所的作用。故本方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止痛之效,对阴虚引起的脑疼(脑内空痛),也有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