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常见基础知识摘要——头痛分类鉴别
1.头痛鉴别诊断
头痛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无论外感或内伤,凡邪气上逆,均可产生头痛。由于感受的外邪及人体阴阳气血的损伤各有不同,因而头痛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1)头痛,痛连项背,遇寒则痛重,兼有恶风寒,骨节酸痛,苔薄白,脉浮紧,此是外感风寒头痛。风寒侵袭,寒性凝滞,阻遏脉络,气血郁滞,故头痛。
2)头痛,兼有恶风发热,面红耳赤,口渴欲饮,苔薄黄,脉浮数,此是外感风热头痛。风热入侵,热性上炎,扰动清务,故头痛。
3)头痛如裹,昏胀沉重,阴雨天加重,兼有恶寒,肢倦体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缓,此是外感风湿头痛。外感风湿,湿邪阻塞清窍,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故头痛如裹。
4)头晕胀痛,耳鸣,目涩,口燥咽干,失眠健忘,肢麻振颤,舌红少津,脉弦细。此是肝阳上亢头痛。肝阳上亢,迫使气血充盈于上,故头晕胀痛。
5)头晕胀痛,面红耳赤,口苦胁痛,易怒,便秘,尿黄赤,舌边尖红,苔黄而干,脉弦数。此是肝火上炎头痛。肝经实火上逆于头,故头晕胀痛。
6)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或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此是肾虚头痛,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肾虚不足,故头脑空虚而痛。
7)头痛绵绵不休,过劳则甚,畏寒少气,体倦乏力,气短,声低,舌淡,脉微弱,此是气虚头痛。中气亏损不能上荣清窍,故头痛绵绵。
8)头痛隐隐,心悸失眠,手足麻木,面色苍白,唇舌淡白,脉虚涩。此是血虚头痛。阴血不足,清窍失养,故头痛隐隐。
9)头痛时作,昏晕沉重,身重肢倦,恶心呕吐痰涎,心中烦闷,苔白腻,脉
弦滑,此是痰浊头痛。痰浊阻滞清窍,清阳不升,则头痛晕沉。
10)头痛如刺,痛有定处,时作时止,经久不愈,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此是血瘀头痛。经络瘀血,留滞不通,故头痛如刺,固定不移。
11)一侧头痛,时作时止,痛时难忍,痛连于目,经久不愈,脉弦,此是偏头风。肝经郁热,日久生痰,致使经络不畅,故头痛。
12)头胀痛难忍,头目肿大,面发疱疮,兼有身热咳嗽,咽干口渴,胸烦闷,
苔黄腻,脉弦数,此是大头瘟。热毒上壅,脉络不通,故头胀痛难忍。
2.头痛的鉴别要点
外感病头痛与内伤杂病头痛不同,前者皆有表证。同为外感病,因感受病邪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外感风寒头痛连项背,遇寒则病重,脉浮紧,多发于冬季;外感风热头痛,兼面红目赤,口渴,脉浮数,多发于春季;外感风湿头痛沉重,肢倦体重,胸闷纳呆,苔白腻。
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都有头痛眩晕症状,前者兼有耳鸣目涩,咽干,肢颤;后者兼有面红目赤,口苦胁痛;肾虚头痛是头空虚而痛,兼有腰膝无力,或遗精带下,与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证不同。
气虚头痛和血虚头痛,二者病程较长,前者过劳则甚,兼有畏寒、气短、乏力;后者兼有心悸失眠,面白唇淡,手足麻木等症。
痰浊头痛,兼有昏晕沉重,肢倦,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血瘀头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点。
偏头风病,一侧头痛,痛时连于目;大头瘟病,头胀痛,头目肿大,身热,面发疱疮,苔黄腻等症为其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