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学名菘蓝,别名板蓝根,四大用处一项不可取农民需注意

学名菘蓝,别名板蓝根,四大用处一项不可取农民需注意

admin10个月前 (12-09)皮肤科25

在农村地区有这样一种植物,说起学名多数人不知晓,但说到别名相信80%的人都听说过,还时不时的用来做菜,但据现代研究资料证明:食用此物可引起基因变异,对骨髓有抑制作用,所以最好不要食用,别得不偿失,它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植物——板蓝根。

不过据文献综述板蓝根嫩茎可食用,茎沸水焯熟后,清水浸泡除苦味可做凉菜食用,但总而言之对与一些不熟知的植物食用,特别是身处农村的朋友,一定要慎重。近些年以来,因食用过量或食用错误植物导致中毒的案件时不时发生,特别是春秋两季尤为突出,所以为了健康最好不要尝试吃不熟悉的野菜。再说一旦导致中毒发生,总会使人追悔莫及。

看网上有博主推崇菘蓝做菜吃食,菘蓝最大的价值是药用,且含有一定的毒性。这种两年生草本十字花科植物,因其叶子形似菘菜得名。

从字面意义得出菘在古代指甘蓝类植物,与白菜、油菜是同属类植物。而蓝则为染料,菘蓝古时候多用于染料和药用,在制作深蓝色布料时,古人多以菘蓝中提取染料。

菘蓝别名板蓝根、大青叶、欧洲菘蓝。这种植物多在4~5月开花,5~6月结果,现在各地均有栽培。在中医院日益见长的当下,菘蓝夏季两季可采收2~3叶片,晒干后的叶片就是药用大青叶,收获根系多在多在9~10月采挖。从药用价值来说菘蓝全株为宝,而且菘蓝的种子多用于育苗和榨油,菘蓝油主要供工业使用。

菘蓝是一种多用途植物,种植在公园和院落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城市公园中人们也时常能看到它的身影。菘蓝花以黄白两色相间,多以宽楔形呈现,长3~5之间,顶端平截有短爪。果荚近长圆形,以扁平无毛呈现,茎杆直立多分枝,对气候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怕水涝喜光。

菘蓝、板蓝根、大青叶,从名字意义来看,菘蓝寓意深长,板蓝根好记指明其用处,大青叶通俗易懂不分明。

关于菘蓝是否可食?目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可食,有人认为不能食用。现在医学通过高科技手段研究证明菘蓝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建议食用菘蓝。但在古代人们受饥寒所迫,食用菘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菘蓝的使用价值有四点,从现代人观念出发排除吃食之外,种子可用于榨油、全株均可入药、叶片主要用来提取染料和药用,种植经济效益不错,是经济作物之一。在一些中药志中如《阎氏小儿方论》、《本草纲目》中都记载着不少菘蓝药用的方子,但为了安全故不建议取之。值得说明的是,食用菘蓝是有一定风险的,采食野菜或者菘蓝种植不要自行吃食。

点击关注乡村陇元,一起理清农业种植。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可删除,谢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14481

“学名菘蓝,别名板蓝根,四大用处一项不可取农民需注意” 的相关文章

帮你拯救发际线丨10款热门防脱洗发水横评(内含敏感肌选购推荐)

帮你拯救发际线丨10款热门防脱洗发水横评(内含敏感肌选购推荐)

大家好呀,我是小泽! 以前我总嫌头发多,扎马尾重,散着头发又热。谁曾想,现在每次洗头发,头发都是一把一把的掉。直到我看到微博热榜,每五个成年男性就有1人脱发,女性脱发率高达5%,才知...

一到秋天脱发更严重了?医生教你应对脱发困扰丨静宝聊天室

一到秋天脱发更严重了?医生教你应对脱发困扰丨静宝聊天室

一到秋天, 头发掉得更快了, 像落叶般飘落。 俗话说落叶发, 正是秋天 一抓掉一把头发的真实写照。 毛囊会自然经历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的循环...

雄激素性脱发是因为体内的雄激素太高吗?

雄激素性脱发是因为体内的雄激素太高吗?

提到脱发,很多发友对雄激素性脱发并不陌生,也有一些发友到医院检查,医生明确诊断为雄激素性脱发。可是,有发友向小编提出疑问,甚至质疑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治疗女性雄激素性脱发“神器”?那个你不知道的螺内酯

治疗女性雄激素性脱发“神器”?那个你不知道的螺内酯

说起螺内酯,可能有的朋友听说过,它不是一种利尿剂吗?见多识广的朋友,还知道它又叫安体舒通,是治疗心衰的重要药物。螺内酯怎么又和治疗女性雄激素性脱发扯上关系了?今天就要告诉大家,不但有关系,而...

“10后”也开始脱发了?医生:最小脱发患者只有7岁

“10后”也开始脱发了?医生:最小脱发患者只有7岁

8月18日是全国护发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获悉,该科室近日接诊了多位10后脱发小患者。 很多人觉得15岁以下的青少年不会受到脱发的困扰。但其实不少小朋友也开始面...

身体缺少啥会脱发?听医生讲解4个方面,或许能帮助你缓解脱发

身体缺少啥会脱发?听医生讲解4个方面,或许能帮助你缓解脱发

文 | 健康知识 编辑 | 健康知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