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这些你都应该了解
相信皮肤过敏不管对于成人还是幼儿,不管是到皮肤科看病还是小儿科就诊,多数患者应该听过食物过敏原检测。那么,你对这项检测了解多少呢?其实,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听到食物过敏是通指,因为实际食物过敏的检测方法包括两种:食物过敏试验和食物不耐受试验。
据统计,人群中有高达50%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高(与胃肠道屏障功能、消化酶的分泌功能有关)。多数食物不耐受的患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皮肤反应。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都会出现皮肤不同程度的过敏,因为两者都是由食物引起的症状基本相似的表现。但其发病机制却不尽相同,也恰恰如此,人们对于两者的认识模糊,也很难正确区分二者。我们今天详细了解一下:
定义:
食物过敏:属于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与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包括其他免疫球蛋白(如IgG)、免疫复合物或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系统,是非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由诸多因素造成机体消化食物缺陷引起的反应,包括酶异常型、药理异常型及未确定型。此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试,3小时后就可得到结果。该测试结果能显示受检者是否对某种食物不耐受以及不耐受程度(轻度、中度或是重度),抽血前可正常饮食,无需特殊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
引发食物区别:
过敏食物最常见于奶、蛋、花生、坚果、大豆、贝类、鱼和小麦,占据过敏种类的80%以上。有统计,我国幼儿常见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而成年人常见食物过敏原为坚果、油料作物(如芝麻、葵花籽)、某些蔬菜水果、海鲜、谷物(如小麦、荞麦)等。
8大食物过敏原

@皮肤科医生王世宁
如何应对呢?
1、改变饮食--对过敏的食物严格忌食,并在症状消失或改善后,可以尝试逐渐将其引入正常饮食,同时记录症状观察,而对不耐受食物可剔除或间隔几天吃一次。数月之后(约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忌食过敏原可小心地选择性少量入食。2、组分详细--重新纳入应在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后约6个月后进行,注意有些食物成分中会含有过敏原组分应当忌食,比如巧克力,含有可可、奶、黄豆等,葡萄酒含有葡萄、酵母等,食品类应看清组成。此时有话说,海鲜是一个过敏患者无法逾越的鸿沟,那么吃了海鲜一定是对海鲜过敏吗?其实不是的。因为真正对海鲜过敏的人,是每次吃都会有反应的,哪怕一丢丢。而有时我们吃了海鲜皮肤红斑肿胀,很可能是海鲜不新鲜导致的,不新鲜的海鲜会产生大量的组胺成分,组胺,就是造成皮肤风团、瘙痒,甚至心悸、脑壳痛等的罪魁祸首。
图片来自网络
写在最后
引起过敏症状的外界因素常常是多重因素,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并且在实际生活当中查找可能诱发因素极其重要。此外,食物过敏原检查只是一种筛查检测,不能完全测定过敏食物的种类及程度。总结4点建议:
1、确定了对某种食物过敏,请及时戒口,当然包括含这种成分的食物。
2.有过敏史的要常备一些抗组胺等抗过敏药及急救药。
3、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急诊处理。
4、最后记住一点,聚餐一定询问是否有某种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参考文献:
[1].石岩,靳颖,王红娟,李婷婷,普雄明.3种常见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09):617-618.
[2].食物过敏增多 如何化解舌尖上的危险?[J].中国食品学报,2019,19(08):59.
[3]聂泽坤,赵祥杰,杨荣玲,毕艳红,许宁宁.虾类过敏原的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19,35(05):14-15+70.
[4]王雅清,倪皓洁,李华韬,潘童,杨仁迪,傅玲琳,王彦波.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3):26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