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4种常用复方感冒药被要求修改说明书,儿院专家提醒2岁以下婴幼儿慎用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为进一步保障公共用药安全,决定对氨酚麻美口服溶液等14个品种的非处方药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这14种药品大部分都是孩子感冒发烧的常用药,说明书的细微变化,都关系着孩子的健康。

这14个品种药品的修订要求包括:1.增加警示语不建议家长或监护人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本品,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此外还增加注意事项,包括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避免用药过量。2.将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改为应避免合并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活性成份的抗感冒药。相关生产企业,需在2021年7月21日前就说明书的修订进行备案,并在9个月内更换已有说明书及标签。
有本地媒体记者走访杭州多家药店发现,这14类感冒退烧类药品都能在药店买到,目前药品的说明书还是老版,禁用或者慎用年龄以1岁为界限,像这款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说明书上写的是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另一款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写的是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

为什么要修改说明书,透露出什么信息?复方感冒药应该怎么选择?浙大儿院药剂科负责人缪静为您来科普。
缪静,副主任药师,博士
专业特长:医院药学,临床药学,制剂研发。
研究领域:儿科临床药学研究,儿童合理用药管理,创新药物制剂研发,靶向给药系统研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这14种药品均为复方药,往往一种药里含有三到四种有效成分,对于婴幼儿来说,复方药有可能引起过重负担,将年龄标准框得更加严格,也是为了尽可能保证用药安全。
在自家宝宝感冒时,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往往会自行选择一些感冒药给宝宝服用,以期感冒尽快好转、康复。实际上,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即无需治疗或只需对症治疗便可以自行恢复,并且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抗病毒药物。

我们平常所说的感冒药,它并不是治疗感冒,只是对症缓解因普通感冒产生的发烧、喷嚏、鼻塞、流涕、咽部充血等症状,并不能缩短感冒的持续时间。目前,绝大部分感冒药为非处方药,可在药店自行购买。
市售的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一般含有2种以上不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些甚至多达6种成分。常见的成分有: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还有减充血剂、镇咳药、袪痰药、抗组胺药等。

复方感冒药因所含成分较多,而且有些中成感冒药也含有西药成分,因此易存在重复用药、过量用药、服用不必要成分的风险,例如,许多复方感冒药都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但儿童感冒发烧时,家长可能会再另外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这可能造成过量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
关于儿童应用非处方类复方感冒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都实施了相似的独立评估,结论相同:这些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缺乏有效性并存在潜在风险。

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存在误服或过量风险,建议家长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用药。尤其不建议家长或监护人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本品,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小朋友感冒的时候,家长如果首先使用了药店里能买到的复方感冒药,如果又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发烧症状,可能又会使用像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这两类常用的退烧药,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药品的过量使用。

选择儿童剂量明确的药品,关注是否有儿童禁忌(年龄禁忌、成分禁忌)。
根据感冒症状,选用含有相应治疗成分的药品,如果可以选用单一成分的药品就尽量不要选用复方制剂,如果可以选择一种药品就尽量不要选用两种及以上的感冒药。
应避免同时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抗感冒药。
应严格按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儿童通常需根据体重计算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中成药也含有西药成分,联合用药时要看仔细,以免重复用药导致药物过量。
资料提供:药剂科
编辑:木玉
排版:陈西瓜

来源:浙大儿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