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到底应该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中
药
文
化
中医文化历史传承
临床上,常常会有患者咨询:大夫,我这个中药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啊?喝中药真的那么多讲究吗?饭前喝饭后喝,区别会很大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药到底应该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我们许多人对于服药的时间不太在意,其实中药的疗效除了是否对症、药物煎煮方法是否得当之外,各类中药的服用时间对药效也有影响,服中药的最佳时间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调治的病症不同,服药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一些特殊药物,医生常常会做特别的交待。
服药时间和方法
一般来说,服汤药与吃饭应间隔0.5~1小时左右,一般的药物饭前服或饭后服均可。
● 饭后服: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
● 空腹服:滋补药
● 睡前服:安神药
● 行经前3-5天服:治疗痛经药
● 晚上9-10点服:发烧感冒药
● 无时间限制随时服:急性重病
一剂药煎2次后,将药汁兑匀,分成2-3次服用,可早、中、晚各1次,或早、晚分服。对病情比较急重的也可煎煮后1次服用,如急性肠梗阻见腹痛,大便干结,或呕吐者,可用大承气汤顿服。也有一日服3次以上者,如感冒高烧不退,可给予解表药,4小时服1次,不分昼夜服用。也有一日连服2剂,以增强药力。
消食、健脾胃类中药应饭后服用
消食化积类中药,以及健脾胃的药材,一般建议患者在饭后半个消食到一个小时以后再服用,这样可以使药物和食物混合,对消食化积、强健脾胃是有帮助的。
驱虫类、滋养类中药应饭前服用
驱虫消积类中药材是为了驱赶体内的寄生虫,需要保持药物的浓度,若是药物和食物混合的话,则会降低驱虫的效果。而滋养类的中药材,饭前服用的话,可以首先进入肠胃,快速吸收,从而达到最佳的补养的效果。
对肠胃有刺激性作用的中药,应该饭后服用
部分中药材存在一定的刺激性,直接服用的话会刺激我们的肠胃,空腹服用则会加重刺激的作用,所以对于这类药材应该饭后服用,这样药液和食物混合在一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刺激作用。
对肠胃有刺激性作用的中药,应该饭后服用
安神类中药材主要作用就是让人安神养心,所以这类中药材一般建议朋友们睡前半个小时到 一个小时左右服用。这样既可以起到安神的效果,使人们在夜间可以快速进入静心的状态,又不至于人们白天过于头脑不清醒,昏昏欲睡,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温服或冷服
汤剂一般多采用温服,因为温服不会刺激胃肠,以利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尤其是晨起后空腹服药。有些药物更强调温服或热服,如感冒后发热、恶寒、头痛等,给予解表药温服或热服,有利于发汗解表,达到汗出邪去的目的。因此服用解表药还常常要喝热粥,以调和胃气,助发汗散邪增强药力。另外,脾胃虚寒或脾肾虚寒的病人更宜热服,以免凉药折伤阳气。寒湿痹症,热服有利于温通血脉,散寒除湿。有些病证可采用冷服,如服药呕吐者,冷服可减少呕吐;有些清热解毒药冷服则作用更强。在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只有通过特殊的服药方法,才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顿服
顿服就是一次服一剂药,将头煎与二煎混匀或不混,一次服完。顿服常常用于一些危重病证,如阳明病燥、实、痞、满明显,使药在短时间内在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因而产生治疗作用。但又因为药物浓度很快下降,治疗作用不能持久,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
频服
频服是指少量多次服用,两次服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短,频度高。治疗呕吐常常采用频服,对那些咳嗽严重,甚至引起呕吐的病人,服咳嗽药也可频服。小孩服用汤药常常出现呕吐,宜用频服。中风昏迷的病人可用棉签沾药汁多次服用。频服是通过药物浓度在体内不断积蓄而达到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疾病,遵医嘱服用即可。
END
文字:苏 昊
图片:苏 昊
排版:李应嘉
责编: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