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的中成药,怎么选?
我们去药店,会发现不少清肺化痰类的中成药,尤其是给小朋友用的,比如小儿清肺化痰、小儿肺热咳喘,这些药基本都是以麻杏石甘为主的。成人药也有,比如定喘止嗽、连花清瘟,也都用到这张方子。甚至有一个药,叫做麻杏止咳,直接用的就是麻杏石甘这四味药。
有意思的是,这些成药的用法,主要都偏向于清肺热,而不是上面讲的,清表热。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我们把这些成药的组成和剂量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能发现问题了。比如我们在文稿里放的几张方子,大家可以打开自己看一下。
小儿清肺化痰
麻黄90g 石膏675g 炒苦杏仁225g
黄芩225g 葶苈子279g
前胡225g 炒紫苏子225g
竹茹225g
小儿肺热咳喘
麻黄50g 苦杏仁100g 石膏400g 甘草50g
金银花167g 连翘167g黄芩167g板蓝根167g鱼腥草167g
知母167g麦冬167g
定喘止嗽
罂粟壳128g
麻黄64g石膏 64g 苦杏仁(去皮炒) 64g甘草64g
陈皮64g 砂仁32g五味子(醋制) 50g
连花清瘟
连翘255g 金银花255g绵马贯众255g 板蓝根255g鱼腥草255g
炙麻黄85g 炒苦杏仁85g 石膏255g 甘草85g
红景天85g广藿香85g大黄51g薄荷脑7.5g
麻杏止咳
麻黄400g 苦杏仁267g 石膏800g 甘草(炙)200g 蔗糖850g
我们上面讲过,在麻杏石甘汤里,麻黄和石膏的作用。我们可以对照着看一下,麻杏石甘汤原方里,麻黄和石膏的比例是多少?而在那些以清肺为主的方子里面,二者的比例,又是多少?相反的,如果是不强调清热,而强调治咳喘的方子里,比例又有什么变化?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做今天的思考题,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留言回复,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这是和麻杏石甘汤有关的成药,主要治的是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喘。另外,我们讲断法,断表里的时候,专门说过风寒外感和风热外感。说判断风热外感一个标志性的症状,是嗓子疼。那生活中,如果遇到风热感冒,发烧不明显,但是嗓子疼厉害,有什么方便的药可以用吗?
有的。最普通的,就是双黄连。三个药组成,银花,连翘,和黄芩。银花、连翘,我们讲过,是典型的清热解毒药,对那些热邪引起的痈肿疮疡类的问题,很适合。而风热引起的嗓子疼,如果我们张开嘴巴看一下会发现,在嗓子局部往往是又红又肿,所以疼的厉害。这时候用银花连翘来清,就会比较适合。另外,这种从外感进来的热邪,会比寒邪更容易深入到肺脏,我们在正邪交争那节课上,详细讲过。所以,用苦寒清肺热的黄芩,配合银花连翘一起用,作为成药,也还不错。
如果单纯是嗓子疼厉害,还有一个办法也很方便,就是代茶饮。我们讲理气药,讲桔梗的时候,提到过这个方法,就是甘草桔梗,用二比一的比例,泡茶喝。如果刚开始疼,就喝上这个茶,一般一两天,症状就能明显改善。如果这个人在嗓子疼的同时,还觉得口干舌燥,可以加上少量的麦冬,生津液,效果会更好。
这说的是风热感冒,那风寒怎么办呢?受凉了,身上有点怕冷,打喷嚏、流鼻涕,有可能有一点点发热,但远没到用麻黄汤的程度。这时候感冒清热颗粒就很好用。虽然名字叫感冒清热,但看一下成分就能发现,这张方子里,很少有真正的清热药;绝大部分都是解表药。而且辛温和辛凉的比例,基本上也是相当的。所以,小的风寒和风热邪气,用这个药都可以解。
一般的小感冒,我们用这个药散一散,快的话几分钟,慢的话一两天,也就好了。如果是怕冷比较明显,说明体表的寒邪有点重,这时候可以直接用几片生姜,冲碗姜汤水喝,散寒的力度,会比感冒清热颗粒更强一些。但如果真的发起烧来,那就得用上面的麻黄汤、麻杏石甘汤,这种级别的药,才能治了。
感冒清热颗粒
荆芥穗200g防风100g紫苏叶60g白芷60g
柴胡100g葛根100g薄荷60g
桔梗60g 苦杏仁80g
苦地丁200g芦根160g
以上,我们讲了从麻杏石甘汤引申出来的几个中成药,因为配伍和用药比例的不同,让药的作用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差别。另外,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小问题,小风热引起的嗓子疼,和小风寒引起的怕冷、打喷嚏、流鼻涕,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中成药,或者中药代茶饮,来治疗。
本文选自《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课程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1万名朋友加入学习。课程更新,现已全部完成。欢迎真正喜爱中医,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希望系统学习中医的朋友,报名参加。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免费试听。
课程内容精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加管理员,听无疾学社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