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流感,中药不输西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免费获取最传统的中医养生,实用的生活百科知识。
2018年1月16日,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名6岁女童,因患上流感口服奥司他韦(达菲)治疗。没想到,这名女孩在服药后竟然产生幻觉,从学校逃课回到家中后,直接走到二楼的卧室,踩着桌子爬上窗口想跳楼,幸亏被父母及时发现救下。
奥司他韦最常见报道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异常行为、妄想、知觉障碍和谵妄和类谵妄事件。大多数报道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自动缓解,但偶有病例导致损伤或死亡。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儿童中更常见:在2218例神经系统不良事件中,约81%发生于16岁及16岁以下的儿童,约29%发生于成人,男性的频率发生更高。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一般发生于开始治疗的48小时内。
据国家流感中心监测,今年流感病例及病毒阳性率、流感暴发起数也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当前,我国南北方省份均处于季节性流感的流行高峰,流感活动的总体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仍可能会继续流行一段时间。大多数地区仍处于流感流行高发季节。不少家庭也经历了一家人都感冒发烧了的状况,随着流感知识普及,大众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也不断增加。
2011年8月16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发表了由王辰教授领衔、由国内11家医院组成的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奥司他韦(达菲)和传统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加减方)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临床研究。研究显示,中药汤剂在缓解甲流引起的发热症状方面与达菲同样有效。该研究在《内科学年鉴》的发表,标志着国际权威医学刊物对我国中医药学研究的认可。
中医中药治疗流感,自古历代医家均有记录,流行性感冒属时行感冒,是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疫邪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多由四时不正之气,天时疫疬之气流行而造成,以邪犯肺表及邪犯胃肠为主要证型。
国家卫计委给出台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中提出的
一、风热犯卫证
症状: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声亮亮金银花青果茶选用了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方中金银花和菊花两味君药。配伍陈皮理气健脾、桔梗和胖大海祛痰利咽等。所以应对季节性流感和普通感冒、早期发热咽痛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二、少阳阳明合并证(风寒入里化热)
症状:外感后数小时或数日不解,发热逐渐升高,体温超过T38℃,伴有恶寒,口渴,舌质红(+++),舌苔白或黄,脉浮滑数。病毒性感冒发热常表现为此证型。
治法:和解少阳,清解阳明。
方药:感冒退热饮。
调护:建议多吃西瓜,西瓜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同时多吃其它蔬菜水果。尽量吃易消化食物,避免吃海鲜、肉类、油腻食品,禁忌烟酒、辣椒。
三、邪犯胃肠(中焦湿热)
症状:发热伴明显胃肠道症状,发热伴腹泻、舌苔黄厚腻。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胃肠感冒退热方。
感冒退热饮及胃肠感冒退热方,每年流感季节期间均服务于无数发热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实验研究表明,感冒退热饮具有体外抗病毒作用,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活性抑制作用。胃肠感冒退热方,主要应用于病毒性感冒邪犯胃肠,能缓解胃肠型感冒所致的发热、恶心呕吐、胃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声亮亮金银花青果茶、感冒退热饮颗粒、胃肠感冒退热方颗粒配方均由合顺堂名医馆中医火炬手工作室主要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李智教授,现任感染科发热门诊主任,(李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呼吸热病专家。曾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诊脉,并应邀访问瑞士洛桑国际奥运会总部。中医界2008年奥运火炬手。其学术专著《循证中医内科学》畅销。在临床工作中,一直潜心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系外感疾病的最佳方案,特别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辨证体系和对应方药,在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取得的较好的疗效。)领衔国内3名呼吸热病专家共同研发而成,参与研发的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热病专家:首都国医名师姜良铎教授;青年名中医施杰馆长。该产品问世一年多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好评,包括著名港台明星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李智教授
首都国医名师姜良铎教授
北京合顺堂名医馆馆长施杰
目前,声亮亮金银花青果茶可通过淘宝网店自行购买,淘宝店铺号:78710118
感冒退热饮及胃肠感冒退热方可通过合顺堂名医馆办理邮寄,给各位患者提供便利。合顺堂名医馆地址:北京朝阳区朝阳路延静里中街3号长信大厦一层(东四环慈云寺桥西200米路北)
网址:www.hstzy.com
电话:15110252205
最后,提醒大家在季节性流感的流行高峰期,一定要做好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个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