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脾胃病施治的“5大误区”

脾胃病施治的“5大误区”

admin10个月前 (12-11)皮肤科22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导读:你在脾胃病施治中存不存在以下的5大问题呢?

脾胃病的治疗中,思维的偏见会产生一些弊病。

1

囿于脾虚,滥用呆补

对脾胃虚弱抑或气血不足之人,补益脾胃助其受纳、运化,益气血生化之源,本为正法,然滥用呆补者亦不少。

其表现如下:

一、补不得法

即大队参、术、芪填鸭式的补,只补不行,收效惘然。

其实,许多老中医对脾胃虚弱之人如何施补,已有成熟经验。

如蒲辅周老中医强调补而毋滞,他用药少,剂量小,却常收卓功;黄文东老中医治病强调照顾脾胃,不妄施苦寒克伐或大剂腻补,主张用药轻灵,在用补益药时往往加入陈皮、木香等灵活之品以助运化。

这些经验应该借鉴!

二、认证不确,非虚亦补

如临床见到一些幼儿面黄肌瘦懒于进食,家长溺爱(生活条件亦好)以为虚弱,麦乳精、糖、巧克力……乞求儿食,医者以为脾虚,累进补剂,但就是补不起来!原因何在?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过食甘腻,壅滞气机使然。应调其饮食,节其甘腻,稍事运脾,呆补则无功。

还有一些幼儿外感之后留有低热,手足心热、家长以为病后体虚,鸡、鱼、肉……强与儿食,医者以为脾弱,余热未清,或予补益,或予苦寒清热,收效惘然。

何故?

忘记了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和损谷则愈。

应味食清淡,节制饮食或予少量保和丸(每次半丸),消食和胃,消而无过,且略取其中连翘之散结清热即可。既不宜呆补,又不宜苦寒损胃。

三、取悦患者,无原则地投其所好

现在仍有不少人乐于受补,如不晓之以医理,一味投其所好,不该补亦补,必贻害患者。

1976年间曾遇一女患者,患脂溢性脱发,稍有纳差。患者崇信黄芪之补,每服药必求医生开黄芪,且越开量越大,医者亦存补之无害之念,结果服药数月,脱发有增无减,饮食有减无增,此诚患者乐补之过,实亦医者投患者所好之过也。

2

一见不食,即与消导

有积滞,予以消导本为正法,然不辨虚实,一见不食即与消导,焦三仙随手拈来者亦不乏所见,名曰帮助消化,实为滥用。

众所周知,神曲、麦芽、山楂对脾虚无积滞,气虚便溏者不宜服用,古医家早有明训,一些本草书甚至指出:无积久服消人元气,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

3

不究病机,过用苦寒

对于脾胃湿热蕴结的患者,合理使用些苦寒药物本无可非议,但不究病情变化,苦寒一贯制者亦不乏所见,结果湿热或去,胃气败坏,反致束手。

如某些急性肝炎患者,可出现脾胃湿热征象而纳呆、乏力、脘腹胀满、舌苔黄腻,此时使用些苦寒药物(如栀子、黄芩等)患者症状会得到改善。

但临床常见到不究病情变化,认为苦寒既已得手,效不更方,或惑于转氨酶高,忽略辨证,长期应用苦寒的情况,结果有些患者,始则症状改善,继则腹胀纳呆再现,原因何在?苦寒败胃者不少。

对于此类患者,应尤重舌诊。

若始见黄腻苔,则可使用苦寒,黄苔渐退,苔转白腻,即应撤去苦寒,继之以燥湿芳化,当注意药取轻灵,宣展气机,苔转薄白,再略予补益脾胃。

如果不辨病情转化,患者湿热已减,黄腻苔退,仍予苦寒,就可能损胃,重现腹胀纳呆,此时的腹胀纳呆与病初的腹胀纳呆已有本质不同了,此为虚,始为实,虚再以实治,必使病情迁延。

4

求胜心切,大剂累投

脾胃虚弱患者,常有诸多虚弱症状,懒于进食,又不得不进食,加之环境、精神、工作等因素的影响,又难于在饮食的质、量、次数、口味、冷暖等方面达到尽善尽美,因此脾胃患者,特别是长期患者,在治疗上就要持之以恒,有时宜缓图收功,否则欲速则不达。

但急于朝夕收功或过于依赖补药的威力,以为量越大收效越快而大量累投者屡有所见,结果事与愿违,无异于拔苗助长。

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一个原因,即怀疑轻剂的作用。其实,轻灵收卓功,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是屡见不鲜的。

试举一例如下:

颜某某,女,36岁,农民,河北晋县人。

初诊:1983年10月21日

主诉:食欲不振3月余,加重20天。

现病史:患者于1983年8月上旬与爱人吵架后,即不欲饮食,时作恶心呕吐已历3月,近20天病情加重,饮水或服药亦即吐出,伴胃脘憋胀腹中漉漉,头晕心悸乏力,口干咽燥。

在当地治疗(包括输血、补液等)无效,因体重骤减,怀疑消化道肿瘤而来石家庄就诊,于1983年10月21日收入中医病房。

诊查:入院检查除大便常规为稀便,镜检白细胞稀布外,血、尿常规,肝功能,胸透均无异常。诊脉细,舌红少苔。

辨证:胃阴不足,胃失和降。

治法:益胃阴降胃气,病久呕恶,药宜轻取。

处方:百合15克,乌药8克,枇杷叶10克,苏叶6克

取百合养肺胃之阴,且有肺气降则诸气俱调之意,乌药顺气降逆,二药配合柔中有刚润而不滞;枇杷叶和胃降气,苏叶下气,二者配合温凉合宜。

服药一剂病情平稳,因患者喜酸,于上方去苏叶加乌梅十个,一剂后食欲增加,胃脘胀满减轻,因大便仍溏薄,加山药10克。

以上方服之诸症逐渐好转,体重增加,于12月14日痊愈出院(各有关检查均已正常)。

5

囿于通下,忽略辨证

对胃家实或虚中夹实,实热急者,予以通下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功,六腑以通为用在医者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不分病程,不察体质,不辨现症,或仅依靠西医某个诊断即屡用攻下者亦不少见。

比如常见到一些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有明显脾胃虚弱或脾虚湿困征象,而医者仍屡用通下,结果越通越不通,腹胀纳呆有增无减,医者尚认为通未达到火候,继续通之,结果变证蜂起。

原因即在于忽略了辨证论治,犯了按图索骥的毛病,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兹举医案一则说明

贾某某,女,34岁,农民。

初诊:1983年9月13日

主诉:胃痛间断加重2年。

现病史:患者胃脘痛2年,间断加重,曾经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并经有关检查诊断证实患胆石症。长期用苦寒及利胆通下药物病证不减,于1983年9月13日住院。

诊查:患者胃脘痛而喜按,累及两胁,痛得食则减,伴烧心泛酸,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白带量多微黄,有酸臭味,脉缓而无力,舌淡红苔白。

辨证治法:据证分析,不宜苦寒下夺,治以完带汤加减,疏肝健脾化湿。

处方:苍术10克,白术12克,白芍6克,山药20克,枳实6克,佛手10克,当归10克,柴胡6克,云苓10克,芥穗10克,延胡索10克

以此方治之,诸症渐次好转,于1983年10月25日出院。

该患者既往治疗之误,即在于忽视辨证,拘于通下和过用苦寒,使脾胃气伤,设再囿于通下,必至变证百出,可见辨证论治之重要,亦可见思维更重要矣。

内容来源:《刘亚娴医论医话》

作者:刘亚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22881

“脾胃病施治的“5大误区”” 的相关文章

中医养生宝典:关于脱发,如何辨证治疗

中医养生宝典:关于脱发,如何辨证治疗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尤其是人体之首上的秀发,更是显示人们美貌的重要部位。一个女性,一头乌黑发亮,飘洒俊逸的头发,可以把她打扮的亮亮丽丽,走到街上足以吸引众多眼球回眸一视。然...

公立医院几百块就能治疗脱发???带你去一看究竟

公立医院几百块就能治疗脱发???带你去一看究竟

公立医院几百块钱治疗脱发? 今天去医院看脱发,时间有点急,一路跑到地铁站发现车还没来就慢悠悠的不跑了。但是深圳的列车来的还挺快的,两分钟就来了。一般深圳的列车都是3-5分钟一趟,周六...

男女脱发等级对照图,快来看看你到第几级了

男女脱发等级对照图,快来看看你到第几级了

脱发作为一种现代病,患病人群日益庞大,患者年龄日趋年轻。 人人都想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头发对于个人形象的影响毋庸多说。 如果年纪轻轻,头发就脱得稀疏,那岂不是直接威胁到了...

缺哪种维生素会长白发或脱发?白发原因有哪些?医生给您一次说清

缺哪种维生素会长白发或脱发?白发原因有哪些?医生给您一次说清

本期作者:全科医学科普团队 更专业、可靠、有温度的科普,欢迎转发给您关心的人 人衰老时,表现会有很多种。从医生角度看,骨头老了,容易骨质疏松;关节老了,关节就会退化,出现骨关...

你并不是一个人在脱发,缺乏哪种维生素会导致脱发?

你并不是一个人在脱发,缺乏哪种维生素会导致脱发?

你不是一个人在脱发,我国超2.5亿人正在饱受脱发困扰 大家好,在街头,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年轻人的头发越来越少,这无疑对他们的形象造成了影响。少了头发,那些充满个性和创意的发型也变得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