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专业知识》——中药鉴定学考点总结!附配套章节练习
本次《每日精讲》专栏将会配套我们的《章节习题》,截止1月28日,都可以注册免费练习(题库同时支持网校、APP、微信三平台)。一边学习,一边练习,快快行动起来吧!
今天的每日精讲内容是中药鉴定学,第一单元 中药鉴定总论
成功源于坚持!学天教育,将会一直陪伴你走向成功。现在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
温故知新:
中药鉴定学
第一单元 中药鉴定总论
考点九 鉴定记录及鉴定报告书
(一)鉴定记录
鉴定记录的要求:记录原始、数据真实、字迹清楚、资料完整。
在试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现象及结果均应据实详细记录,不得任意涂改。
(二)检验报告书
考点十 中药鉴定方法
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
要点一:来源鉴定
要点二: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
1.形状
2.大小: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
3.色泽:日光下观察药材的颜色及光泽度。大部分药材的色调是复合的,二种色调组成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以棕色为主。
4.表面特征:
5.质地:指药材的轻重、软硬、坚韧、疏松(或松泡)、致密、黏性、粉性、油润、角质、绵性、柴性等特征。
6.断面特征:自然折断面和横切面特征。折断面特征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
7.气
8.味:如乌梅、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等。
9.水试: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
10.火试:如沉香点燃则香气浓烈。
要点三: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
要点四:理化鉴定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方法,统称为理化鉴定法。
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
(一)物理常数的测定:
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粘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主要针对挥发油、油脂类、液体类药物(蜂蜜)和加工类(阿胶)
(二)一般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分析:利用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沉淀或结晶等反应来鉴别中药的真伪。
2.微量升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3.荧光分析: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
4.显微化学分析:将中药粉末、切片或浸出液,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结晶或特殊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5.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皂苷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细胞的性质
(三)检查
①水分测定: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和气相色谱法。
②灰分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包括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③膨胀度检查: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
④酸败度:
是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氧化值的测定,以控制含油脂种子类药材的酸败程度。
⑤色度检查:
利用比色鉴定法,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也是了解和控制其药材走油变质的程度。
⑥有害物质的检查:
内源性的有害物质和外源性的有害物质。
1)内源性的有害物质:
a.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马兜铃属植物)
b.肝毒性成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2)外源性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的农药、黄曲霉毒素和二氧化硫等。
(四)色谱法
①纸色谱法、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蛋白电泳色谱法等。
②常用方法:TLC、GC、HPLC——既可作定性鉴别,又可作含量测定。
③蛋白电泳色谱法:较适于含蛋白质及氨基酸的中药材
(五)分光光度法
定义: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分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00~76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的中药:有色物质和有共轭双键等结构的无色物质
2.红外光谱:对麝香、牛黄、血竭、蟾酥、珍珠、熊胆及其伪品牛胆、朱胆、黄柏浸膏等鉴别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微量元素最常用的方法。
(六)色谱、光谱和质谱联用分析法
气相-质谱(GC-MS)、红外-质谱(IR-MS)、高效液相-质谱(HPLC-MS)、质谱-质谱(MS-MS)等。
(七)浸出物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中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乙醚作溶剂,用冷浸法或热浸法做中药的浸出物测定。
(八)含量测定
有效成分尚不清楚而化学上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总蒽醌等进行含量测定;含挥发油成分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配套章节练习!
(如果没有登录,选择登录开通题库即可免费在线练习)
(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我们哦!)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