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沙坦类药如何使用?沙坦类药除了降压还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

高血压患者,对沙坦类降压药都不陌生,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使用这一类药物;心血管科、神经内科、肾病科的医生都经常使用这类药物;很多非高血压患者也在使用这类药物;沙坦类药物除了降低需要,还有哪些作用呢?沙坦类药物应该如何使用呢?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沙坦类药物的临床使用
沙坦类药物除了降压外,还有比较明确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对于高血压同时合并心力衰竭或心梗、左室肥大、房颤等疾病的患者,可以推荐使用沙坦类降压药。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还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沙坦类降压药还有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还可用于不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1 治疗高血压
ARB几乎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血压,降压作用平稳而持久,无明显的蓄积现象,但应慎用或禁用于妊娠期、血容量不足、肝功能损害、单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2 治疗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ARB在受体水平阻断体内所有来源的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作用,对非ACE途径产生的血管紧张素II具有同样的阻断作用,避免了血管紧张素II逃逸现象,但对缓激肽降解没有阻滞作用。目前认为:①ARB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并未证实效果优于普利类药物。②没有使用过普利类药物或能够耐受普利类药物的患者,首选普利类药物,不能盲目使用沙坦类药物替代;③沙坦类药物可作为普利类药的替代,用于不能耐受普利类药物的心衰患者。④当心衰患者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把沙坦类药物和普利类药物联合使用,注意监测血压、血钾以及肝肾功能;有研究证实,在包括ACEI的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缬沙坦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源性死亡率和发病率达13.3%,显著降低心衰住院率达27.5%;未服用ACEI的心衰患者,缬沙坦可显著降低死亡率33. 1%。

3、治疗左心室肥厚(LVH)左室肥厚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心血管发病和引起死亡的--个独立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Ⅱ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肌和增强交感神经活性而促进左室肥厚。ARB既能降低压力负荷又能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生长的作用,故能减轻左室肥厚;有研究显示,缬沙坦治疗8个月可使LVH明显消退;也有研究显示:氯沙坦可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逆转,氯沙坦与普利类药物合用可对RAS可产生更完全的抑制作用,由于治疗左室肥厚可使疗效增强。4、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
沙坦类药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室重塑。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缬沙坦的心脏保护作用,缬沙坦可降低心肌梗死高危患者死亡率达25% ,缬沙坦与ACEI同样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命、预防AMI复发、减少心衰的发生,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缬沙坦是第一个被证实能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ARBs ,最高降低达50%。

5、治疗肾脏疾病
沙坦类药物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程。厄贝沙坦和氯沙坦能明显减少伴有糖尿病肾病或肾功能异常的高血压患者的蛋白尿,并能促进尿酸、尿钠排泄,而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或进展。沙坦类药物降低血压本身确实能够阻止肾脏的进一步损害,但沙坦类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不依赖于血压的下降,而是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应用厄贝沙坦、氯沙坦治疗,尿蛋白的排泄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肾小球增生、硬化程度明显减轻。

6、沙坦类药物可预防心房颤动复发和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
有研究显示沙坦类可预防心房纤颤复发,其疗效优于β-受体阻断剂、胺碘酮和ACEI。沙坦类可能也具有防治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7、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重要原因。血管紧张素II 与AT1受体结合后,引起血管收缩; 而沙坦类药物阻断了血管紧张素II与AT1受体结合,这样血管紧张素 II 与AT2受体结合增多,引起内皮细胞释放NO,而NO的释放可抗粥样硬化。临床试验表明,氯沙坦可纠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结构改变以及内皮功能失调。
二、常用沙坦类药物的剂量与用法1、氯沙坦: 1次口服50~100mg,一日1次,饭前、饭后均可,血容量不足者25mg/次,老年人及轻、中度肾功损害者不必调整剂量,肝功能损害者应减少剂量。服药一周后开始出现明显的降压效果,服药6周后,降压作用达高峰;所以,在刚刚服药的起始时间,不能操之过急,不要轻易判断降压无效而草率地更换药物。本品可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血容量不足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2、缬沙坦:也称为:维沙坦,每日80~160mg,一天一次,可从40mg的小剂量开始,早餐前一个小时空腹服药,避免与食物混合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可下降48%),缬沙坦可以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肾功能不全或无胆道梗阻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突然停药不会出现血压反跳及临床不良反应。3、厄贝沙坦:口服150~300mg,一日一次,可以75mg的小剂量开始给药,尤其是正在进行血液透析和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饮食对药物无影响。

4、替米沙坦:一日一次,每次服40~80mg,半衰期最长,可达24小时。5、坎地沙坦:一般每日剂量为4~16mg,一天一次,从4mg的小剂量开始,每日最最大剂量是32mg/d。6、奥美沙坦:通常推荐起始剂量为20 mg,每日1次,每日最大剂量可增至40 mg。7、阿利沙坦:口服吸收较好,达峰时间为 1.5-2.5h,半衰期约为10h,通常起始和维持剂量为每日240mg,一天一次,继续增加剂量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4周可达到最大降压效果。食物会降低阿利沙坦的吸收,建议不与食物同时服用。

当沙坦类药物不能满意控制降压 时,可加服氢氯噻嗪12.5mg/d,或与吲达帕缓释片1.5mg/d联用可明显增加疗效,联用时需注意血容量不足及低血压的发生。
三、使用沙坦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沙坦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及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病、心衰,具有对抗心脏与血管重构的作用,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并能阻滞血管紧张素Ⅱ诱发的肾上腺素释放,抑制因刺激肾脏神经引起的肾血管收缩和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的缩血管作用。沙坦类药物禁用于怀孕、哺乳期妇女、对本品过敏、胆道阻塞性疾病、严重肝或肾功能不全者;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品应慎重,必须减少药物的初始剂量,并定期复查。血容量不足者,可能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沙坦类药物也禁用于单、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因为有发生严重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沙坦类药物慎用于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狭窄及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的患者,也不推荐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患者服用沙坦类药物后,有可能发生高钾血症,故应定期监测血钾浓度。服药沙坦类药物还有可能出现一些少见或偶见的的不良反应,比如起头痛、头晕、过敏、皮疹、腹泻、眩晕、疲劳、水肿、咳嗽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都比较低。偶见的不良反应有血小板减少、高尿酸血症(氯沙坦除外)、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四、沙坦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沙坦类药物与氢氯噻嗪合用,降压疗效增强,但应注意可产生血容量不足和低血压;沙坦类药物与β-受体阻断剂或地平类降压药合用,可增强降压疗效,降压时更倾向于同地平类降压药合用,治疗心衰时主要是与β-受体阻断剂联合使用;沙坦类药物与其他任何可能使血钾升高的药物合用,都需要高度警惕高血钾的发生,比如与螺内酯等保钾利尿剂、补达秀等补钾药物、含钾药物以及香蕉等含钾较高的食物合用,或与其他增加血清中钾浓度的药物(比如肝素)等合用,均可导致血钾升高。沙坦类药物与普利类药物的联合使用:一般不建议使用,但是可医生指导下试用于用其中一种药物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左室肥厚的患者;沙坦类与地高辛合用,血清地高辛水平有可能升高,临床使用时需要小心观察,定期复诊监测,避免地高辛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