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周皮炎?如何治疗?
一、口周皮炎概述
口周皮炎是一种发生在口周和下颏部的炎症性皮肤病。
(一)病因
多种因素可能与口周皮炎的发生有关:不良习惯:如经常舔唇、舐唇等不良习惯,会破坏唇部及口周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细菌感染,从而引发炎症。
局部刺激:使用含氟牙膏、化妆品等可能对口周皮肤产生刺激,尤其是一些劣质化妆品中的成分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炎症。例如,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可能刺激口周皮肤,引发或加重口周皮炎。
紫外线照射: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可损伤皮肤,使口周皮肤的抵抗力下降,也可能诱发口周皮炎。
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和马拉色菌等真菌的感染可能参与口周皮炎的发病过程。例如,马拉色菌在毛囊内过度繁殖,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内分泌因素:女性在月经周期或口服避孕药等情况下,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皮肤状态,增加口周皮炎的发病风险。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发炎症反应,同时免疫调节异常、神经血管调节紊乱等也可能参与其中。
(二)临床表现
皮疹特点:口周出现红斑、丘疹、鳞屑,皮损通常以口唇为中心,对称分布在口周约 5 - 10毫米宽的皮肤区域,但一般不超过唇红缘,与唇红缘之间有一狭窄的正常皮肤带。红斑通常为淡红色或暗红色,丘疹为米粒大小,可散在分布或融合成片,表面常有鳞屑。自觉症状:患者常自觉患处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尤其是在病情加重或受到刺激时,瘙痒感可能会更加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情绪。二、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避免诱发因素:纠正舔唇、舐唇等不良习惯,减少对口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建议患者更换不含氟的牙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化妆品,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护肤品。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口周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洗脸,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刺激性强的洗面奶。可以适当使用保湿剂,如凡士林等,以修复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减轻干燥和不适。
药物治疗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和瘙痒症状。一般在皮疹处薄涂,每日 1 - 2次,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防止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不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发挥抗炎作用,且没有糖皮质激素的皮肤萎缩等副作用。抗真菌药物:如果考虑有马拉色菌感染,可外用酮康唑洗剂等抗真菌药物,涂抹在口周皮肤,每周 2 - 3次。
口服药物:抗生素:对于病情较重或有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可口服四环素类抗生素,如米诺环素胶囊,一般每日 100mg,分两次口服,疗程根据病情而定,通常为 4 - 6周。
维生素:补充维生素 B₂、B₆等可能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可口服维生素 B₂片每次 5mg,每日 3次;维生素 B₆片每次 10mg,每日 3次。
物理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采用强脉冲光等物理治疗方法。强脉冲光可以改善皮肤的炎症状态,促进皮肤修复,一般每个疗程 3 - 5次,每次间隔 3 - 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