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他汀如何选?一文总结!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新版血脂管理指南仍推荐 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的首选基础药物,但其剂量增倍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效果只增加 6%,而且有潜在的副作用,因此要想血脂达标不能依靠增加他汀剂量上。
新指南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 抑制剂的达标策略。新指南推荐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有依折麦布和海博麦布。
本文仅就他汀类药物在血脂管理中的应用作一总结。
01洛伐他汀

洛伐他汀是第一代他汀类药物,主要在肝脏内代谢,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由于人体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本药半衰期较短,因此可晚上睡前给药。本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粥样硬化区域血栓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平滑肌增生等多种调脂和非调脂的作用,还能减轻缺血脑组织炎性反应、抑制缺血性脑组织再灌注损伤,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用药方法
洛伐他汀:40 mg,1 次/d,晚上睡前口服。持续用药3个月。
02辛伐他汀

辛伐他汀也为第一代他汀类药物,主要在肝脏内代谢,因此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因半衰期短,一般为晚上睡前给药。本药能够全面降低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 水平,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与高胆固醇血症,也常用于治疗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
用药方法
辛伐他汀:每日睡前口服 10 mg,若 4 周后患者 LDL-C 水平仍 > 4.14 mmol/L,则增加药量 20~40 mg/次,1 次/d。连续治疗 8 周。
03普伐他汀

普伐他汀为第一代中效他汀,不经过肝药酶代谢,肝或肾功能不全者也可选用。本药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一般在晚上睡前服用。本药可使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增加,从而加强由受体介导的 LDL-C 的分解代谢和血液中 LDL-C 的清除;通过抑制 LDL-C 的前体-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在肝脏中的合成从而抑制 LDL-C 的生成。
用药方法
普伐他汀:10 mg/d,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连续给药 12 周。
04氟伐他汀

氟伐他汀为第二代中效他汀,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半衰期较短,一般在晚上睡前服药。氟伐他汀可竞争性结合酶活性部位,抑制还原酶及胆固醇的合成,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刺激 LDL-C 受体,达到稳定血脂水平的效果。此外,氟伐他汀经服用后在短时间内能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改善,血小板聚集得到抑制,可防止血栓、房颤症状,但长期、大剂量用药后会产生耐药性,并导致肌肉毒性和肝毒性。
用药方法
氟伐他汀:40 mg,1 次/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晚餐时或睡前吞服。连续治疗 1 个月。
05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为第三代强效他汀,主要经肝药酶代谢,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选用,因半衰期长,因此每天任意固定时间按医嘱服药即可。本药具有降低 TC、LDL-C 的作用,口服后迅速吸收,1~2 h 血浆浓度达峰,全身利用度较低。不良反应常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罕见表现为乏力和肌肉疼痛。
用药方法
阿托伐他汀:10 mg/d,1 次/d,口服。连续治疗 6 个月。
06瑞舒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为第三代强效他汀,不经过肝脏代谢,少数经肾脏排泄,半衰期长,因此固定时间按医嘱用药即可。瑞舒伐他汀作为调脂降脂类药物,能够对胆固醇合成、血栓形成进行抑制,同时具有抗炎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血脂,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难以适应高剂量用药导致的肌肉毒性等不良反应。
用药方法
瑞舒伐他汀:起始剂量 5 mg,1 次/d;病情严重者用药剂量为 10 mg,1 次/d。疗程 3 个月。
07匹伐他汀

匹伐他汀为第三代中效他汀,不经过肝肾脏排泄,半衰期长,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本药 2009 年在我国上市,基本结构中引入氟苯基和环丙基烷基侧链,更加增强了调脂和降脂作用。
用药方法
匹伐他汀:4 mg,1 次/d,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连续服药 12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