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陪诊到确诊,垂体瘤患者忽略了这些细微变化
近日,男子陪妻前往医院看‘垂体瘤’,自己却被诊断出垂体瘤的事件引发人们关注。据悉,上海38岁的林女士怀疑自己患有垂体瘤,在丈夫朱先生陪伴下,来到医院就诊。一番问诊后,医生却转头问起了朱先生,可能你才是患有垂体瘤的人。在医生的一番追问下,朱先生坦言,近年来,自己发生了面容变丑、眉弓突出、手指变粗、鞋码变大等一系列细微变化。一番检查后,朱先生被确诊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医院偶尔也会遇到陪诊者被诊断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患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宏伟教授介绍,垂体是人的内分泌器官,其前叶正常就会分泌生长激素,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发生变化生长出垂体瘤后,这些肿瘤细胞会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使人体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特征十分明显。张宏伟教授指出,成人患者多表现为肢端肥大、眉弓突出、鼻翼肥大、嘴唇增厚、牙齿稀疏、上下颌咬合不对称等,儿童由于骨骼未完全闭合,多表现为巨人症。成人患者由于变化缓慢,往往不易被家人发觉,但一段时间未见的朋友却会注意到异常。张宏伟教授补充道。
此外,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情况。张宏伟教授表示,这些疾病都是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若不及时寻找病因,即便进行了降血糖、血压等治疗,也治标不治本。如果将源头找到并治愈,80%的情况下其他疾病也会随之消失。
目前,医学上尚未完全揭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病因,通常被认为是基因变异导致。
一旦出现面容变丑、鞋码变大、糖尿病、高血压、持续性的眼眶和太阳穴部位轻度疼痛不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表现为走路撞门框)等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神经外科或内分泌科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内分泌化验。张宏伟教授提醒,影像学检查目前只需要进行一次核磁共振,即便很小的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也能够被早期发现。
治疗方面,手术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案。手术可以分为经鼻手术、开颅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方案,临床上,85%-90%患者都可以通过经鼻手术将垂体瘤彻底切除。张宏伟教授指出,垂体瘤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肿瘤的具体病理性质等情况有时也会辅助进行放射治疗。此外,有些情况也可以通过药物辅助治疗。
张宏伟教授提醒,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是对患者危害较大的垂体瘤类型,如不积极治疗,会影响心脏功能、呼吸功能,身体其他器官发生肿瘤的几率较正常人群亦会显著增加,最终会影响预期寿命。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