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他汀,哪些情况要停用?2024新共识:遇到这4种情况,请及时停药!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是控制血脂升高。据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显著增加,成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负担增加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不断更新了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以管理血脂异常。
2024年,中华医学会发布了新的《社区成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对血脂异常的危害、风险分层、用药安全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最新发布的专家共识中,他汀类药物被确认为控制血脂异常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基础药物,特别适用于高危和超高危患者。除了降低胆固醇水平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和复发。然而,目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很多需要用药的人未能及时服药,这部分原因之一是因为担心长期用药可能引发肝脏或肾脏等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则有一些人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但却忽视了不良反应的风险,导致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等重大不良反应。针对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考虑停药的情况,以下是根据2024年新专家共识的相关内容整理出的四种情况。
情况1
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
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转氨酶升高是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建议在开始服药时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在长期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转氨酶水平。
之所以强调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肝脏是一个沉默器官,即使药物对肝脏产生了不良影响,转氨酶升高可能在短期内不会引起不适症状。但如果转氨酶升高问题未被发现,并继续使用药物,原本可以逆转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变为不可逆的药物性肝损伤。这使得药物引起肝损伤成为真实的风险。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没有其他疾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如果其中一个转氨酶指标超过正常值的三倍以上,就应该及时停用他汀并进行保肝治疗。必要时,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情况2
总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
总胆红素的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使用他汀类药物引发困惑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转氨酶水平没有升高,但总胆红素水平却升高了。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其升高也表明肝脏病变或胆道阻塞等重要信息。总胆红素异常的程度也预示着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
因此,即使转氨酶轻度升高(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如果总胆红素异常升高并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也应及时停止使用他汀药物,并进行保肝治疗。
情况3
肌酸激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4倍
定期检查肌酸激酶水平是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重要监测手段,特别适用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如果肌酸激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4倍以上,无论是否出现肌肉痛或肌无力,都应立即停止用药。此外,增加饮水量可以帮助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转诊治疗。
情况4
肌肉不适或肌无力,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如果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但未达到停药的4倍上限,并出现肌无力或肌肉不适(如肌肉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他汀类药物。对于有运动锻炼习惯的人,也应停止过量运动,并增加饮水量。一周后可复查肌酸激酶水平,若肌肉痛等症状消失且肌酸激酶水平恢复正常,则可以恢复或维持他汀药物治疗。如果肌酸激酶水平未下降,则建议及时转诊治疗。
服用他汀,出现指标异常,无需停药的情况有哪些?
针对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即转氨酶升高未超过3倍以上,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但未超出2倍以上,一般可以考虑优先减量服用他汀,同时进行其他肝损伤因素的检查,如肝炎、胆道疾病、其他药物影响等。同时,也需要启动保肝治疗措施,并在减量用药后及时复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出现好转,可以逐渐恢复中等强度的他汀剂量,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肝功能监测。
对于出现轻度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但未超过4倍以上,且没有肌肉不适症状的患者,一般无需停用他汀,但需要暂停过量运动,并适度增加饮水量。在1周后复查肌酸激酶水平,如果有下降或恢复的趋势,可以继续服用中等剂量的他汀。
对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的担忧,虽然这是一种可能的不良反应,但一般情况下血糖升高并不需要停用他汀。如果血糖轻度升高,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增加运动等方式进行改善,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药物带来的心血管保护效益远大于血糖升高的风险,因此患者不应该因为血糖升高而停用他汀类药物。
参考来源:李药师谈健康
编辑:Potato
「最佳睡眠时长」竟不是8小时!Nature子刊:睡眠<7小时,心脏风险激增!>8小时死亡风险大幅增加!
努力运动能获得快乐水自由?超10万人长达30年的研究表明:含糖或甜味剂饮料,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即使运动也无济于事!
服用国产瑞舒伐他汀5年后,血脂反弹血糖超标,是否需要换成进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