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科普】他汀类药物的分类与比较
他汀类药物的分类与比较
01
定义及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Statins),也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载脂蛋白(apoB),同时降低甘油三酯(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其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细胞内胆固醇浓度降低导致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受体的表达水平升高,使肝脏经血摄取LDL-C的水平升高,血浆中的LDL-C以及其他含apoB的脂蛋白(如富含甘油三酯的颗粒)浓度降低。
02
分类及比较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
天然化合物:洛伐他汀(第一代)、辛伐他汀(第一代)、普伐他汀(第二代);
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氟伐他汀(第二代)、阿托伐他汀(第三代)、匹伐他汀(第三代)、瑞舒伐他汀(第三代)。
各类他汀药物因具有不同的取代基,所以都具有独特的异质性(个性):如亲脂性、药效学的强度(降脂效价)、药动学的参数、相互作用的多少、适应证、肌肉及肝肾毒性的大小等均不相同。
亲脂性对于他汀类药的肝选择性十分重要,更高亲脂性可更多分布于非肝组织如肌肉等(包括与受体结合力强、作用持续久、风险更大等),就可能存在更多肌肉安全性问题。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中: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均表现为亲脂性;而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表现为亲水性。
03
疗效及比较
他汀类药物降低TC和LDL-C的作用虽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不呈直线相关关系;但任何一种他汀剂量倍增时,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约6%,即所谓他汀疗效6%效应。他汀类可使TG水平降低7-30%,HDL-C水平升高5-15%。当前认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使LDL-C至少降低30-40%。
成人血脂指南将他汀类药物治疗按强度分为三类:
高强度:他汀类常规日剂量降低LDL-C≥50%;
中等强度:他汀类常规日剂量降低LDL-C 30-50%;
低强度:他汀类常规日剂量降低LDL-C<30%。
04
服药时间的区别
药品名称
给药时机
食物影响
洛伐他汀
晚餐时
空腹时吸收减少30%
辛伐他汀
晚餐时
进餐时吸收好
普伐他汀
睡前
影响吸收,不影响疗效
氟伐他汀
睡前
影响生物利用度,但不延长吸收
阿托伐他汀
一天内固定任意时间
无影响
瑞舒伐他汀
一天内固定任意时间
吸收率下降20%,AUC无影响
匹伐他汀
一天内固定任意时间
Tmax延长,Cmax下降,但是AUC无显著性差异
end
供稿:朱星宇
校对:临床药学室
审核:吴 嫣
邮箱:441470617@qq.com
电话:0512-53728695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
请致电获得授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