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探索伊折麦布+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高强度他汀类单药治疗的合适替代方案

探索伊折麦布+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高强度他汀类单药治疗的合适替代方案

admin9个月前 (12-13)皮肤科15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使用此类降LDL-C药物可显著降低ASCV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在临床实践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存在患者不耐受及不良反应的问题,因此多样化的降脂治疗方案变得尤为重要。伊折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PCSK9抑制剂的问世为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新手段。近期,发表在Lancet上的RACING试验评估了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伊折麦布联合治疗对ASCVD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

研究背景

伊折麦布是当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它通过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能有效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以及肝脏胆固醇储量。临床上它通常联合汀类降脂药物,同时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两种机制互补协同增效,为临床强化降脂治疗提供了一个新型的选择。

此前已展开过多项有关伊折麦布+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例如,2014年Baishali M. Ambegaonkar等发表在atherosclerosis上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伊折麦布+低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比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更能显著降低LDL-C水平,并帮助缓解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2014年在芝加哥举办的美国心脏协会学术会议上公布的IMPROVE-IT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辛伐他汀单药治疗,伊折麦布联合治疗可显著地减少高危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在RACING试验之前,还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评估过伊折麦布联用治疗对ASCVD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

研究方法

RACING试验为一项随机、开放标签、非劣效性临床试验,共纳入来自韩国26个医疗中心的3,780例ASCVD患者(平均年龄64岁,女性25%)。按1:1随机分配到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伊折麦布联合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mg+伊折麦布10mg)和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组(瑞舒伐他汀20mg)。患者入组前最常用的降脂治疗方案为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38%)、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36%)和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伊折麦布联合治疗(13%)。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 主要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或外周血运重建和心血管住院)或非致死性卒中的3年复合终点。非劣效性为 2.0%。

研究结果

2017年2月14日至2018年12月18日共纳入的3,780例ASCVD患者中,联合治疗组1894例,单药治疗组1886例。主要终点方面,联合治疗组172例 (9.1%),单药治疗组186例(9.9%)(绝对差异 −0·78%; 90% CI −2·39 -0·83)。随访 1、2 和 3 年时LDL-C水平低于70 mg/dL的患者比例,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3%、75% 和72%,单药治疗组分别为55%、60% 和58% (均P<0·0001)。联合治疗组中位LDL-C 水平(58 mg/dL)低于单药治疗组(66mg/dL)。因不耐受而出现停药减药的患者联合治疗组88例 (4.8%)、单药治疗组150例(8.2%) 。

研究结论

该研究的3年复合终点显示,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伊折麦布联合治疗不劣于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且联合治疗组LDL-C水平低于70 mg/dL的比例更高,因药物不耐受停药减药的比例也更低。

社评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HA/ACC)2018年新版胆固醇管理指南建议,对于LDL-C水平较高的患者,在考虑添加伊折麦布等非他汀类药物之前,应给予最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不过,此次RACING试验结果显示,需要对现行的胆固醇管理指南做出一些调整。来自Centennial Heart的Alison Bailey表示同意,他说,美国高危ASCVD患者存在治疗不足的问题,这可能与当下缺乏灵活性的胆固醇管理指南有一定关系。此次RACING试验以及PCSK9抑制剂相关试验也进一步表明,考虑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患者不耐受问题,采取多样化的治疗方式降低LDL-C水平至关重要。

来自韩国延世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深作者Myeong-Ki Hong表示,伊折麦布+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更能显著降低LDL-C水平,这可能是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影响所致,尤其是抑制LDL-C合成和肠道吸收。

来自贝勒医学院的 Layla Abushamat和Christie Ballantyne在一篇社论中提出了疑问:考虑到现在多药联合的一线治疗已很常见,当下血脂管理的范式是否也该做出改变,像高血压治疗一样将联合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呢?对此,Bailey表示,是时候展开这些讨论了,虽然RACING是首个探究伊折麦布联合治疗对ASCVD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临床试验,PCSK9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也同样显示了良好疗效。不过,他仍表示,后续还需纳入更多样化的研究人群,积累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支持数据,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胆固醇管理指南的优化调整,并最终影响临床实践。另外,像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降低LDL-C水平上也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延伸阅读

(上下滑动可查看)

探索 | 过度限制钠摄入可能会恶化HFpEF结局

探索 | 分叉支架植入术:两种常见术式的选择

探索 | 华法林可能会加速主动脉狭窄进展并恶化结局

探索丨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抗栓治疗

探索 | 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后二尖瓣跨瓣压差升高患者的长期结果

探索丨阿司匹林未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现代高血压管理或将重新定义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的潜在益处

探索丨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I类推荐管理策略的实际应用情况

探索 | 人种差异引起的TAVR术后患者-人工瓣膜不匹配(PPM)发生率与预后影响

探索丨P2Y₁₂抑制剂或将成为二级预防阶段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探索 | 主动脉瓣置换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国际专家共议主动脉瓣疾病治疗未来方向

探索 | TF-TAVR术后当天出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探索 | Lp(a)新型检测法可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测量的准确度

探索 | 左室流出道钙化对现代自膨式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探索 | TAVR术中冠脉闭塞风险评估:来自应用BASILICA技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见解

探索|TVAR术中脑保护装置的应用再获新证据

探索 | 阻塞性机械瓣膜血栓的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探索丨恢复窦性节律可逆转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重构并减少瓣膜反流

探索丨衰弱程度如何影响心衰患者治疗?

探索 | 基于他汀的高强度降LDL-C治疗可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风险:荟萃分析结果

探索丨低外科手术风险患者行TAVR再添力证

探索 | FFR指导下行延期血运重建患者的血栓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可能增加——J-CONFIRM事后分析

探索 | 无论年龄高低,HF合并SMR患者均可从TEER治疗中获益——针对COAPT研究的分析结果

探索|PCI治疗与预后相关的肌钙蛋白升高再引争议

探索|TEER术后较低瓣叶—瓣环指数(LAI)与三尖瓣TEER术后残余MR相关

探索丨外科手术还是药物治疗?TAVR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如何处理?

探索 | TEER术后仍存在较高复发性MR发生率,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探索 | MitraClip后复发性二尖瓣反流:预测因素、形态和临床意义

探索|USPSTF在新指南草案中调整了一级预防中关于他汀类药物的建议

探索 | 顾东风院士团队提出多基因风险评分优化CAD风险分层:一项大规模前瞻性中国队列研究

探索 | 冠脉钙化评分处在不同水平时,Lp(a)升高会对ASCVD风险造成何种影响?

探索 | 借助人工智能解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悖论

探索 | Evolut瓣膜衰败的球扩瓣瓣中瓣治疗:对Neoskirt高度和瓣叶悬垂的影响

探索 | EARLY-SYNERGY研究目标与试验设计:无症状高风险人群中阻塞性冠脉疾病的早期识别

探索 | ACS患者PCI术后行降阶治疗或短期DAPT的差异对比

探索丨房颤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服用直接口服抗凝药物vs.维生素K拮抗剂的Meta分析

探索 | TAVR术中确保瓣膜对合缘对齐更有助于保障冠脉通路

探索|大型荟萃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耐受被高估和过度诊断

探索|MitraScore评分可用于预测TEER术后患者死亡率

探索|基于血流储备分数推迟血运重建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五年临床预后结果:J-CONFIRM研究最终结果

探索|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利钠肽水平与HF再入院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探索 | TWILIGHT预设亚组分析:既往MI史的高风险患者于PCI术后行替格瑞洛单药治疗有助于改善获益

探索 | 脂蛋白(a)和BMI指数对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协同影响作用

探索丨心源性休克的病因、进展阶段与患者住院死亡率密切相关

探索丨预防性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对右心室重构的长期影响

探索|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体重指数及其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关系——STABILITY研究子研究

探索丨房颤消融后应用决奈达隆vs.索他洛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探索 | 脂蛋白(a)作为残余危险因素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长期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探索丨远端桡动脉入路 vs. 传统桡动脉入路

探索|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经皮腔内腔静脉血流调节预负荷的人类首次经验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28631

“探索伊折麦布+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高强度他汀类单药治疗的合适替代方案” 的相关文章

产后脱发一抓一大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预防?

产后脱发一抓一大把,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预防?

熬过了漫长的40周孕期,终于迎来了新生命,这本来是件让人幸福的事情。 但是当一切在慢慢恢复原样的时候,却有一件事让妈妈们揪心不已,那就是头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脱落。 不管是...

产后特别容易掉头发,妈妈们应该怎么办?

产后特别容易掉头发,妈妈们应该怎么办?

有的新妈妈发现自己在产后特别容易掉头发,有时甚至会一大把一大把的掉,感觉自己马上就要秃头了。这可怎么办呢?其实,产后掉头是很多原因导致的。 1、为什么产后容易掉头发? 产后容...

科学家找到导致脱发的基因

科学家找到导致脱发的基因

80后先脱为敬,90后也加入脱发大军…… 对于许多中国年轻人来说,脱发来得猝不及防。近日,某电商平台发布双十一数据报告,购买防脱发产品的90后占比已达到30%,有赶超中年人之势。...

女性脱发或许这三种养生食物能帮到你

女性脱发或许这三种养生食物能帮到你

女性脱发或许这三种养生食物能帮到你 1、海鱼 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富含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起到滋养头发,防止头发干燥脱落的作用。另外...

哺乳期,宝妈掉头发咋回事呢?除了自身原因,家人也有责任

哺乳期,宝妈掉头发咋回事呢?除了自身原因,家人也有责任

文|张女子育儿:当好妈,带好娃,娃娃爱妈妈。(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哺乳期总是掉头发咋办?原因有这几点,对症下药,效果好 宝妈产后,本来应该轻松了,但是很多宝妈,却没有...

脂溢性脱发能治吗?脂溢性脱发可以治好吗

脂溢性脱发能治吗?脂溢性脱发可以治好吗

脂溢性脱发患者一般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出现持续性的脱发,严重者到三十多岁,一般到四十多岁就基本脱光,严重影响形象,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因此,患有脂溢性脱发应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