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出现肌肉酸痛处理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主要用于降低血脂,特别是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它们主要针对的靶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中国,由于血脂通常是中等程度增高,因此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安全、有效的他汀类药物。
01
他汀类降脂药的分类
1、天然来源
他汀类药物有天然合成的,包括使用大米天然成分发酵,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中成药。
2、人工合成
他汀类药物也有各种人工合成的,包括不同强度的。有的他汀类降脂属于高强度,有的是中等强度或者是作用比较柔和的。
02
血脂七项
1、总胆固醇(TC):反映血液中胆固醇的总水平,是血脂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范围一般为<5.2mmol/L。
2、甘油三酯(TG):是血脂检查中的另一重要指标,反映体内脂肪的代谢情况。正常范围通常为<1.7mmol/L。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是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血脂检查中的关键指标,其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正常范围在无特殊疾病时<3.4mmol/L;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1.8mmol/L;患有冠状动脉综合征、脑血管病变的病人,主张控制到1.4mmol/L以下。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有助于清除血管内多余的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有积极作用,被视为好胆固醇,水平低可能提示个体罹患冠心病的风险高。正常范围是≥1.0mmol/L。
5、载脂蛋白A(ApoA):主要反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相关,对血脂的运输和代谢有重要意义。正常参考值男性:1.0 - 1.76g/L;女性:1.03 - 1.59g/L。
6、载脂蛋白B(ApoB):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正相关,可反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情况。正常参考值男性:0.5 - 1.2g/L;女性:0.4 - 1.1g/L。
7、脂蛋白a(Lp(a)):其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风险增加有关。脂蛋白的正常值为10 - 140mmol/L。
03
作用机制
1、抑制胆固醇合成
他汀类药物选择性的竞争性抑制HMG - CoA还原酶,这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通过抑制该酶的活性,减少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例如阿托伐他汀钙或者瑞舒伐他汀钙,都能够非常强的抑制肝脏内源性合成胆固醇。
2、调节脂蛋白代谢
增加肝脏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数量。LDL受体增多后,可加速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的摄取和代谢,从而辅助降低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低总胆固醇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可有效降低LDL - C水平,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的水平。
3、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硬化相关机制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有助于维持血管正常的舒张功能,减轻血管壁的异常收缩和损伤,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减轻炎症有助于稳定斑块和防止病变进展。
抑制单核 - 巨噬细胞功能:抑制单核 - 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分泌功能。单核 - 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抑制它们的功能有助于减少斑块内脂质的堆积和炎症反应的加剧。
抗血栓形成: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发挥抗血栓作用。在斑块破裂时,容易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他汀类药物的这一作用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抗氧化作用:氧化LDL是粥样斑块中的主要成分,影响斑块稳定性,在斑块破裂后又能诱发血栓形成,而斑块内的LDL极易发生氧化修饰,他汀类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稳定斑块。
04
他汀类主要适应症
1. 高胆固醇血症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浓度。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
2.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还具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纤维蛋白产生等作用。因此,它们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率。
3.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抗氧化、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
4. 非调血脂作用
除了上述主要适应症外,他汀类药物还有一些非调血脂作用,如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最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阻断一种关键炎症蛋白来抑制癌症发展。
05
服用他汀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
1、药物对肌肉组织的直接损伤
他汀类药物本身可能对肌肉组织产生损伤,从而引发肌肉疼痛。这是因为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这种药理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肌肉细胞的正常代谢等生理过程,进而导致肌肉疼痛等症状,如肌肉压痛、功能障碍(像疲劳,不愿意从坐姿起来或难以爬楼梯等)、痉挛(包括夜间痉挛)、肌腱疼痛等症状表现。
2、药物剂量相关因素
剂量过大:他汀类药物随着剂量的增加,往往会带来肌肉、肝脏、肾脏的损害。如果服用的剂量过高,可能会超出身体可承受范围,从而引发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
3、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类型他汀药物反应不同:他汀类药物包括多种类型,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不同的他汀对个体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有的患者可能对某种他汀药物比较敏感,容易出现肌肉疼痛的副作用,而对其他类型的他汀反应可能相对较好。
06
肌肉酸痛的处理
1. 停药并观察症状变化
如果患者在服用他汀药后出现肌肉疼痛,首先应该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如果疼痛较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暂时停药,并观察症状是否有所改善。通常在停药后1到2周,不适症状可能会逐渐消失。
2. 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对于那些无法耐受高剂量他汀药的患者,可以考虑降低药物剂量。此外,如果一种他汀药引起了肌肉疼痛,可以尝试更换为其他对他汀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普伐他汀等。
3. 联合使用其他降脂药物
如果降低剂量或更换药物后仍无法有效控制血脂,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其他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药物等。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服用他汀药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贝特类药物与阿托伐他汀合用会增加肌肉痛的风险,因此应避免合用。如果必须合用,可以选择非诺贝特等风险较低的药物。
5. 补充辅酶Q10
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辅酶Q10数量不足,而这可能是导致肌肉疼痛的原因之一。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服用他汀药的同时补充辅酶Q10,以减少肌肉痛的发生率。
6. 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
在服用他汀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肌酸激酶水平。如果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服药前数值的10倍以上,应考虑停服他汀类药物。此外,如果肌肉痛伴随小便颜色变深,应立即就医。
7. 调整饮食习惯
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苹果、菠菜、牛肉、鸡蛋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并增强免疫力。
07
临床常用降血脂药物
1、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之一,它们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这类药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分类代表药物他汀类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2、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同时也能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表药物包括:
分类代表药物贝特类非诺贝特、吉非罗齐3、烟酸类药物
烟酸类药物是较早使用的调脂药物,能够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使用时需注意剂量控制,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分类代表药物烟酸类烟酸、阿昔莫司4、胆酸螯合剂
胆酸螯合剂如消胆胺、降胆宁,主要用于治疗单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分类代表药物胆酸螯合剂消胆胺、降胆宁5、中成药物
中成药物如荷丹胶囊、荷丹片,成分主要是荷叶、丹参等,副作用较少见:
分类代表药物中成药物荷丹胶囊、荷丹片6、其他降脂药物
其他降脂药物包括血脉宁、心脑康、脑心舒、亚油酸等:
分类代表药物其他降脂药物血脉宁、心脑康、脑心舒、亚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