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适用于哪些情形?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与预防的重要性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这些疾病往往起病急骤,一旦发作,可能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而药物预防是重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在特定情况下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在血管受损时会聚集形成血栓,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情况易引发血小板异常聚集。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 A2 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进而减少心脑血管堵塞事件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胆固醇代谢。它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效性,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稳定斑块可防止斑块破裂,避免引发血栓形成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联合使用的适用情况
(一)已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如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疾病等的患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是常规治疗方案。这些患者的血管内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阿司匹林能阻止血小板在病变处聚集形成血栓,他汀类药物则可降低血脂,并稳定斑块,二者相辅相成,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例如,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后,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能显著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二)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高血压伴其他危险因素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男性≥45 岁,女性≥55 岁)、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大幅增加。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预防因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引发的血栓,他汀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糖尿病伴心血管高危因素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蛋白尿等,应考虑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他汀类药物可控制血脂,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阿司匹林则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三)无症状但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者
通过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发现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或者通过冠状动脉 CT 等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表现,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也需要考虑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斑块,阿司匹林预防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形成。
四、联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在使用前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如有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凝血功能异常等。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肌病等不良反应。在联合使用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同时,这两种药物都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阿司匹林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他汀类药物与某些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可能增加肌病风险,需要注意药物配伍。
五、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多少和类型等,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心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期待您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感恩有你,一路陪伴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为你,为我,为大家
一起科普医学健康知识
请关注为尔健公众号
温馨提示
▍来源:临沭县人民医院慢病服务中心 内科主任医师 执业药师 徐敏建 据网络资料整理
▍声明:1、文章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交流学习,普及知识和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2、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
3、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普及科普知识,本公众号文章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