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WhyandHow
↑↑ 点击上方医脉通神经科关注我们 ↑↑
医脉通导语
缺血性卒中/TIA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很多患者都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卒中/TIA,但对于为何使用以及如何正确应用他汀类药物,你真的了解吗?
胆固醇与卒中的相关性以往一直存在争论,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从病理学机制考虑,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卒中的重要病理因素,依此推断,卒中与胆固醇水等应该存在相关性。
胆固醇水平与卒中
作用机制
LDL-C在斑块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时,过多的LDL-C可通过受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开始启动。LDL在血管壁中被氧化,形成氧化的LDL,氧化的LDL可释放趋化因子,吸引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形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氧化的LDL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死亡破裂后,释放大量游离LDL,在内皮下形成脂质核心。激活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表达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使血管平滑肌移行、增生,形成纤维帽。当炎症细胞很多时,会使胶原合成减少,纤维帽变薄;同时,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蛋白水解酶,能加速纤维帽降解,使斑块易损性增加。
斑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稳定斑块,其脂质核心较小,外面覆盖富含平滑肌的厚纤维帽。斑块稳定不易破裂,但可以不断长大,使血管腔变窄,最后完全堵塞血管。另一种斑块是不稳定斑块,也称易损斑块。其特点是:薄纤维帽,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变少,大脂质核和无明显狭窄。两种斑块可导致不同心脑血管事件。稳定斑块随着斑块体积不断增加,使供应脑部的血管腔逐渐变窄,直至完全堵塞,可形成低灌注性脑卒中。不稳定斑块破裂后,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堵塞供应脑部的血管,可形成栓塞性脑卒中/TIA。
相关性
最近对亚太地区的前瞻性研究Meta分析显示,随着TC水平的增高,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也增加,TC每增加1mmol/L,缺血性卒中危险增加25%。中国的流行病学教授赵冬等对接近15万中国人口进行的为期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中国人群中,LDL-C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同样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血脂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TIA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LDL-C升高,缺血性卒中/TIA风险增加。
他汀使用的循证证据和指南
循证医学证据
既然胆固醇增高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那降低胆固醇水平能够减少卒中/TIA的风险吗?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降低LDL-C水平可以减少卒中/TIA的风险。通过对26项他汀类药物的随机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估他汀类药物降LDL-C治疗对卒中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LDL-C降幅的增加,卒中风险逐渐降低。应用他汀类药物后,LDL-C水平每降低10%,卒中的发生率降低15.6%,卒中的减少与LDL-C降低幅度有关,与基线LDL-C水平无关。他汀类药物对卒中的防治除了降低LDL-C以外,还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稳定或逆转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甚至有降压作用。
一级预防
26项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卒中的发生率下降21%。既往他汀类药物在各种人群的研究包括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老年患者,这些患者都是卒中一级预防的患者。在这些试验中都显示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在众多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支持下,2011年美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做出如下推荐:对于有冠心病或某些高危情况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推荐在生活方式改变之外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I类推荐,A级证据)。推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更多危险因素者,以减少首次卒中的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
二级预防
SPARCL是目前唯一的一项卒中二级预防研究。该研究的结果提供了他汀类药物预防卒中再发的证据。
基于SPARCL研究证据,2008AHA/ASA推荐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或TIA患者应积极行他汀类药物治疗。中国也制定了2010年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对于胆固醇水平升高的脑卒中/TIA患者,他汀类治疗使LDL-C水平降至2.59mmol/L以下或LDL-C下降幅度达到30%~40%(I类推荐,A级证据)。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如冠心病、糖尿病、吸烟等),如果LDL-C>2.07mmol/L,应将LDL-C降至2.07mmol/L或使LDL-C下降幅度>40%(I类推荐,A级证据)。2011年美国更新了ASA/AH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强调了强化降脂概念,目前对于有过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LDL-C>100mg/dL且没有冠心病史的,LDL-C要降低一半以上或<70mg/dL(1.8mmol/L)以获得最大收益(IIa类推荐;B级证据)。
卒中患者如何应用他汀类药物
选择他汀类药物的原则是,按照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分层,根据基线LDL-C水平和治疗目标值选择他汀类药物。有关他汀类的用药,有研究显示,越早使用效果越好,他汀类药物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有关他汀类使用的疗程,建议长期使用。对他汀类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LDL-C降幅度大,治疗时间越长,缺血性事件减少越多,脑血病也是如此。
有关肌损害问题,不一定要测定基线CK,对于肌病易感性患者,强烈推荐基线CK测定,若患者肌肉症状不可耐受,不管CK水平如何,应停用他汀类药物,症状消失后,可重新使用原有或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可应用同一剂量或较低剂量。若症状可以耐受,CK正常或轻度升高(<5ULN),可继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维持原剂量或减量)。如CK中度或明显升高,则停用他汀类。发生横纹肌溶解的患者,也应停止他汀类治疗。一旦恢复,应重新仔细考虑他汀类治疗的风险-获益情况。
本文内容节选自《脑卒中临床诊疗技术培训教程》,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欢迎阅读原版书籍。
购买信息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015年6月出版】
16开平装 432页
原价:98.00元
限时优惠价:68元
购买《脑卒中临床诊疗技术培训教程》,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购买《脑卒中临床诊疗技术培训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