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肝脏作用的再认识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此文为缩略版,请↙↙↙点击阅读原文
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的增加,其最常见的两个不良反应受到医患的高度重视,即肌损害和肝损害。此外,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他汀类药物已经显示出抗增殖、抗血管生成、促凋亡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且与他汀类药物对肝脏作用的相关数据亦不断的发生更新和变化,本文对近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求对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作用能有重新认识。
他汀类药物对肝病患者的作用
1
对肝炎患者的作用
一项纳入9 135例HCV和298 761例HBV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亦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发生风险,且应用剂量越大,其效果越好。对于NAFLD患者,一项包含1 201例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使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进展的风险降低约40%。上述实验多数为大样本的队列研究,质量较高,均提示了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肝炎向肝硬化进展的风险,但目前尚缺少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
对肝硬化患者的作用
1.降低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死亡发生率:
一项由Mohanty等进行的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40 512例因HCV所致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98%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6岁,2 802例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按照倾向得分对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和非使用者进行匹配,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病率(HR=0.55,95%CI:0.39~0.77)和死亡率(HR=0.56,95%CI:0.46~0.69)显著降低。
2.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肝硬化的并发症较多,目前显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减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感染及肝癌的发生率。
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产生和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门脉压力增高,Pollo-Flores等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三盲研究纳入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4例接受40 mg辛伐他汀和20例接受安慰剂治疗3个月,主要终点[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至少基线的20%或低于12 mmHg(1 mmHg=0.133 kPa)]在他汀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5%例和0%例(P=0.036)。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估他汀类药物对食管静脉曲张再次出血的预防作用,69例试验组接受套扎或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辛伐他汀治疗,78例对照组接受套扎或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主要终点为再出血或死亡。结果辛伐他汀治疗与安慰剂相比降低了61%的死亡风险,但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他汀类药物可降低HVPG,但对于出血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此外,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整个队列中可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调整后的HR=0.42,95%CI:0.36~0.48);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使肝癌的发病风险降低37%(AOR=0.63,95%CI:0.52 ~ 0.76)。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医学杂志》, 2017,97(40) : 3194-3197.
戳原文,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