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前列腺炎之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之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admin9个月前 (12-14)皮肤科14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granulomatous prostatitis)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常与近期的尿路感染有关。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寒战等不适症状。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药物等治疗措施,少数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将前列腺切除。该病一般来说预后较好,很少复发。

临床分类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按病因分为4类:

1、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占70%,常继发于近期的尿路感染。

2、经尿道术后或针吸活检后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占24%,经尿道手术包括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半数在术后6个月内发病。

3、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占3%,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结核菌、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病毒及霉菌等。

4、系统性肉芽肿病

占3%,为累及全身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在前列腺局部的表现,包括过敏性肉芽肿病(Churg-Strauss综合征)和Wegener肉芽肿病。前者常与多器官肉芽肿和哮喘有关,因肉芽肿内有明显嗜酸细胞浸润故又称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后者为遗传性疾病,多合并呼吸道肉芽肿及脉管炎。

流行病学

传染性

部分患者发病是与致病菌的感染有关,但一般来讲该病自身是不具有传染性的。

发病率

我国男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约为5%~8.8%,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约占前列腺良性疾病的0.8%。

好发人群

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

病因

总述

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过程或外科创伤造成的组织坏死,以及前列腺增生等可能造成或加重前列腺导管的梗阻。上述因素可导致前列腺局部有强烈的异物反应,进而导致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基本病因

1、病原微生物感染

结核菌、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病毒、霉菌,以及一些可导致尿路出现炎症的非特异致病菌感染,均有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2、经尿道手术操作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该病,一般是由于医源性感染所引起的。

3、全身性疾病

一些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如过敏性肉芽肿病和Wegener肉芽肿病可累及男性前列腺。

危险因素

1、尿路长期反复发生感染的患者,发病的风险会增加。

2、年龄较大的男性,50~70岁的男性发病的风险增高。

3、前列腺先天发育异常、以及有经尿道的手术操作史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症状

总述

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梗阻(如排尿不畅)等,血尿比较少见。个别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感冒,也有的患者可无明显不适而在体检的时候才发现。

典型症状

1、尿路刺激症状

该病大多数继发于近期的尿路感染,因此患者往往会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等不适。少数患者可能会有血尿的表现。

2、尿路梗阻症状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可导致患者出现尿路中断、排尿犹豫、排尿不畅等梗阻症状。有时由于尿液引流不畅甚至可出现尿潴留。

3、局部疼痛

致病菌感染累及前列腺周围的组织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会阴部疼痛、耻骨上不适等。

4、全身症状

多数患者会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感染的表现。

并发症

既往发现个别病例可并发前列腺癌。

治疗

治疗原则

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可进行严密的观察,不做处理,多数患者可自愈,但前列腺的硬结消失需要数月至数年。对于同时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少数有严重梗阻症状的患者需行前列腺切除。

一般治疗

日常生活中患者可进行热水坐浴以缓解不适,促进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消退。

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可控制尿路的感染,还可减轻前列腺的炎症反应。

2、糖皮质激素

对于一般的抗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者无效的患者,可给予强的松等药物治疗,以争取缓解和改善不适症状。

3、其他

胎盘组织浆肌肉注射有助于促进硬结消失。

相关药品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强的松、胎盘组织浆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等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出现严重梗阻症状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经尿道将前列腺切除。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十分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工作习惯均可促进患者疾病的缓解康复。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患者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疑虑焦急、抑郁等不良精神神经症状。

2、护理要点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学习、了解肉芽肿性前列腺炎诊疗相关知识,必要时进行心理和行为辅导。还可以培养兴趣爱好,适度运动,消除心理压力。

用药护理

1、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抗菌药物的治疗,日常生活中使用抗菌药物要注意遵医嘱用药,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还应注意不滥用抗菌药物,以免杀灭体内的正常菌群。

2、使用激素药物的患者注意观察局部治疗效果和全身不良反应,为医师及时调整药物提供依据。

术后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存在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2、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防止伤口开裂及伤口感染,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切不可自行处理。

3、术后按照医嘱在麻药消退后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管理

1、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2、避免长途骑车、久坐。应定时活动放松,促进会阴等部位的血液循环。

3、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寒冷刺激,做好保暖。

4、平时多饮水,多排尿。每天喝2000~2500毫升水。喝水并及时排尿能避免浓度高的尿液对前列腺造成刺激,多喝水能稀释尿液的浓度,及时将尿液中的细菌排出。

5、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直肠内积聚大量粪便,会加重邻近的前列腺充血。同时,便秘者往往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压迫前列腺,可使尿道变细,排尿受阻,对前列腺健康不利。

6、避免会阴部摩擦,尽量减少对会阴部的压迫,不穿紧身裤。

饮食

饮食调理

对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来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通利二便。

饮食建议

1、微量元素锌可以增强前列腺的抗感染作用,应该多摄入。常见的含有锌的食物有牡蛎、瘦肉、猪肝、鱼类、蛋黄等。

2、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豆腐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3、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4、可以多吃一些粗粮,如燕麦、糙米、高粱米等。

饮食禁忌

1、患者不能抽烟喝酒,烟酒能加重前列腺炎的症状,也可导致治愈的前列腺炎复发。

2、不能吃辛辣食品,如大葱、生蒜、辣椒、胡椒、韭菜等刺激性食物。

3、应少食用牛肉、羊肉、海鲜等。

预防

预防措施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预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1、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以免发生感染。

2、平时多喝水,促进排尿,冲刷尿道。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长途骑车等。

4、积极治疗全身各处的感染,以免前列腺发生继发感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29568

“前列腺炎之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的相关文章

导致脱发的十大原因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导致脱发的十大原因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掉头发的情况,虽然掉头发属于正常的现象,如果脱落头发过多的话有可能是患上了某些疾病引起的,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脱发呢。 脱发对比图 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哪些?...

女性脱发10大病因,中医这样治,对症有效(含药方)

女性脱发10大病因,中医这样治,对症有效(含药方)

女性常见的脱发原因有以下10种:1、产后气血不足导致脱发较常见。这是由于产后气血不足、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造成的。伴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2、过度熬夜劳累,导致肾气不足。常伴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夜尿频...

每8位女性就有1人脱发!植发机构盯上女人钱包,保卫发际线一次需3万

每8位女性就有1人脱发!植发机构盯上女人钱包,保卫发际线一次需3万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羽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每4位男性中有一人正在脱发,每8位女性中亦有一人被脱发困扰。30岁前脱发的比例高达84...

头油又脱发?除了霸王,还可以试试这个中药方

头油又脱发?除了霸王,还可以试试这个中药方

脱发很难治,世界性难题,但有一个方,如果用对了,还是很管用的。 有一次,一个高中生找我治脱发,我用了很多的除湿药,没有任何效果,后来他说,我看你给我打的油风病,于是网上查了一个方,然...

中青年为什么会提早脱发?部分脱发与雄激素有关,但雄激素不增高

中青年为什么会提早脱发?部分脱发与雄激素有关,但雄激素不增高

在大街上,我们看到老年人脱发, 我们不觉得奇怪, 但是偶尔看到中青年脱发, 事后也会忍不住摸下自己的头发。 了解过脱发的人,应该都听过一个词:...

脱发——1碗生发汤,健脾补肾养血,15天看到症状改善

脱发——1碗生发汤,健脾补肾养血,15天看到症状改善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曾江琴中医师。 最近有患者给我留言,说为什么长头发需要的时间这么长,让他焦急如焚。我回复他说,因为头发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同时受到个人遗传、健康状况、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