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注意——生长痛与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易混淆
妈妈,我腿疼!长个子呢,没事,慢慢就好了。妈妈,我膝盖疼!磕了吧,玩的时候要小心……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一些的诉求,家长总认为孩子是生长痛而没当回事。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韦宜山提醒,很多家长会将孩子的生长痛和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等疾病混淆,这是很危险的。与生长痛不同,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图片来源:IC photo
生长痛易发年龄为3至12岁
市民刘女士10岁的女儿每天晚上都喊腿疼,半夜睡不踏实,有时候还会哭醒,希望妈妈给她揉揉。刘女士不解地说:白天很少听孩子喊腿疼,一般都是在晚上,而且疼痛的位置也不固定。
对此,韦宜山说:孩子疼痛位置不固定,这就是生长痛和疾病引发腿疼的一个明显区别,疾病引起的疼痛通常会有确定的疼痛区域。所以,如果孩子表示腿疼痛,可以具体问问哪里疼,如果有明确的疼痛位置,就要及时就医。
那么,什么是生长痛呢?据韦宜山介绍,生长痛多发生在3至12岁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上,疼痛常见发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典型的是双侧疼痛,也有部分病例是一侧疼痛。生长痛一般都在晚上发生,儿童白天玩耍学习时活动量比较大,即使有痛感,也可能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夜间身心放松时就会感觉疼痛不适,甚至难以忍受。生长痛的病因主要是该年龄段儿童的身高快速增长,骨骼生长的速度超过骨骼周围神经、肌肉的生长速度,肌肉、神经受牵拉引起疼痛。白天玩耍时活动过度,也会加重肌肉酸痛感。另外,该年龄段的儿童对钙的需求比较大,缺钙也会增加疼痛感。
摔伤、感冒是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两大诱因
除了生长痛,儿童生长期还有一种疼痛比较常见,那就是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据韦宜山介绍,春秋两季,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易发,此病大多数发生在2至12岁的儿童中,男孩多于女孩。如果孩子年龄小表达并不清楚,家长又没有当回事,就会耽误治疗。
摔伤、感冒是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两大诱因。由于小儿股骨头发育尚不成熟,关节囊较松弛,下肢一旦过度外展,如从高处向下跳跃、走路不稳造成下肢外展位扭伤、过度跑跳劳累使关节囊受到拽伤、关节囊被挤压等就会引起髋关节滑膜炎。孩子感冒后,病毒、细菌或支原体等感染后侵袭很多器官,其中一部分会影响到孩子的滑膜,从而引起髋关节滑膜充血、水肿等,也会导致髋关节周围或大腿内侧甚至膝关节疼痛,常在夜间出现。其次,孩子不愿站立,即使走路也是一瘸一拐,关节活动受限,甚至会出现假性延长腿。韦宜山说,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很容易跟其他疾病混淆,可以通过化验血、彩超等检查来判别。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或者耽误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髋关节滑膜炎,严重的甚至导致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使髋关节功能出现障碍。
(呼和浩特晚报 记者 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