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小儿髋关节滑膜炎
点击蓝字丨关注我们
引言
您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右侧髋关节前间隙增宽,内可见最厚约5mm的积液,并可见滑膜增厚;CDFI,滑膜上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小儿髋关节滑膜炎。
一、什么是小儿髋关节滑膜炎?
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期的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影响髋关节。该病症的特征是髋关节滑膜的炎症,导致关节腔内液体积聚,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小儿髋关节滑膜炎通常在儿童生长发育的特定阶段发作,需要及时识别和治疗。
二、症状
(1)关节疼痛:
疼痛可能在活动时加剧,尤其是在行走、奔跑或其他需要使用髋关节的活动时。疼痛的性质可能是钝痛、隐痛或刺痛,程度因患者而异。
(2)关节肿胀:
关节肿胀可能使髋关节周围的皮肤呈现红润、温热,并感觉有压力。这是由于关节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导致关节处于充血状态。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肿胀,儿童可能会避免使用受影响的髋关节,导致活动受限。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或独立站立的困难。
(4)晨僵:
早晨醒来时,儿童可能感到髋关节异常僵硬,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缓解。这种晨僵可能使早晨的活动变得更为困难。
三、原因
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些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1)感染:
某些感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 引发髋关节滑膜炎。
(2)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关节炎等疾病的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儿童患上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风险。
(3)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的异常 反应可能导致滑膜炎症,进而影响髋关节。
(4)其他因素:
生活环境、饮食、体育锻炼等因素也可能对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发病产生一定影响。
四、诊断
诊断小儿髋关节滑膜炎通常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医生可能会使用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超声波或MRI,以评估髋关节的结构和确定是否有炎症。
五、超声表现
(1)股骨颈颈前间隙增宽,测值大于6.0mm,如为单侧病变,患侧与健侧差值大于1.0mm;
(2)关节囊肿胀,回声减低、欠均匀;
(3)髋关节前隐窝内可见积液,伴或不伴滑膜增厚;
(4)股骨头软骨及股骨颈骨膜光滑完整;
(5)CDFI:患侧髋关节滑膜内可见较健侧丰富的血流信号。
六、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例如布洛芬,可用于减轻关节疼痛和控制炎症。(2)镇痛药:对于剧烈疼痛,医生可能会考虑短期内使用镇痛药。
(3)中医治疗:
对于本病的中医论治,医家各有见解,多以中药内服配合多角度外治等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据文献报道显示,滑膜炎颗粒:消除小儿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的炎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随访无复发!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风湿病分册》及临床文献规范滑膜炎颗粒儿童用量:0-6岁,1/2袋/次,1天3次;大于6岁,1袋/次,1天2-3次。
2.物理治疗:
(1)康复锻炼:物理治疗师设计的定制锻炼计划有助于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热敷和冷敷:这些疗法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3.关节穿刺和抽液:
医生可能在需要时通过关节穿刺抽取关节液体, 以缓解疼痛和减轻关节压力。
4.手术治疗:
(1)关节冲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考虑进行关节冲洗,清除关节内的炎症物质和液体。
(2)手术干预:在极少数情况下,如严重骨关节损伤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5.教育和心理支持:
(1)患者和家长教育:提供关于疾病的信息,帮助患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小儿髋关节滑膜炎。
(2)心理支持:长期慢性疾病可能对患者和家庭造成心理负担,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是治疗的一部分。通过综合性的治疗计划,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七、预防
虽然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确切原因尚未明确,但一些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1)保持健康饮食:提倡均衡饮食,增加富含抗氧化剂和营养素的食物。
(2)促进免疫健康:定期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和远离有害环境可能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
(3)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岳敏. 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全面解析[N]. 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03-23(011).
[2]米立新,王彦香,张仲,杨联平.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康复治疗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08):67.
[3]马洪, 郭跃明. 滑膜炎胶囊治疗小儿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50例[J]. 西部中医药,2010, 23(12):40-42
[4]田苡任,张放,王康等.滑膜炎颗粒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10):58-61+65
[5]王承德主编《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风湿病分册》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组织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
申明:本文仅用于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学术讨论与交流,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处方、诊断意见或诊疗方案。对本文有关的纠纷不负有任何责任。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