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别只会数羊了!这些药物让你安心入睡!
张阿姨今年45岁,受睡眠障碍困扰已有五年之久。起初,只是偶尔的入睡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她的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难以再次入眠,以及早晨醒来后感到精神不振、疲惫不堪。多次尝试自然疗法和调整作息,均未取得显著效果。在医生的建议下,张阿姨开始服用治疗睡眠障碍的药物。初期,药物确实帮助她改善了睡眠质量,入睡变得容易,夜间醒来的次数也减少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药物效果逐渐减弱,且出现了轻微的副作用,如白天嗜睡、头晕等。

为了更科学地管理自己的睡眠障碍,张阿姨决定深入了解相关用药知识。她参加了由医院举办的睡眠障碍用药科普讲座, 讲座结束后,张阿姨还咨询了专业的药师,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药师为她提供了一份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方案。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了自己的用药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措施。如今,她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白天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睡眠障碍,这个看似不起眼却影响深远的问题,正悄然侵蚀着无数人的睡眠质量。但别担心,现代医学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1.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安定(地西泮)、劳拉西泮等。这些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受性和成瘾性。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唑吡坦等。这些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但同样存在成瘾性风险。
2.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安舒平等。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焦虑和抑郁症,同时也可用于治疗失眠和其他睡眠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抗抑郁药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头晕等。
3.调节生物钟的药物,如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种天然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生物钟和睡眠-觉醒周期,适合轻度和中度的失眠患者使用。但褪黑素的效果因人而异,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4.抗过敏药,如那普米汀等。一些人的失眠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过敏反应,从而改善睡眠。但抗过敏药也可能引起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部分睡眠障碍药物具有成瘾性,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或误用。药物治疗只是缓解症状的一种方法,不应过度依赖。患者应尝试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进行放松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来改善睡眠。
记住,当睡眠障碍困扰你时,别只会数羊了!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治疗方案,让药物成为你安心入睡的得力助手。愿每一个夜晚都能成为你恢复精力、迎接挑战的温馨港湾。
供稿:睡眠障碍及神经症科 丰兰兰
编审:宣传科 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