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药介绍74)——败酱草、紫草、夏枯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角药介绍74)——败酱草、紫草、夏枯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败酱草、紫草、夏枯草配伍组成的角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功。
角药方解:败酱草甘苦辛凉,归胃大肠经,如《本草从新》载:解毒排脓,治痈肿,破凝血,疗产后诸病。《刘涓子鬼遗方》记载:若痈及疽之不能发坏者,可服。疮未坏,去败酱。已发脓,纳入败酱。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雷公炮制药性解》所载:主心腹邪气、胀满作痛、痈肿诸毒,除五疸,利九窍,通水道,小儿血热痘疮尤为要剂。此药清热凉血而解诸毒,治疗小儿血热痘疮不可或缺。《景岳全书》亦载:凡治痘疹,无论未出已出,但血热毒盛,或紫或黑,而大便秘结者,宜用之。若已出红活,不紫不黑,而大便如常通利者,即不可用。夏枯草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得配本草》载:解阴中郁结之热,通血脉凝滞之气可解郁散结,活血通络。《本草备要》记载: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具有清肝泻火,解毒散结之力。
总之,败酱草善于清热解毒,紫草偏于凉血活血,夏枯草长于解毒散结。常用剂量:败酱草 30~60 g,紫草 10~15 g,夏枯草 10~30 g。三药辛苦同施,寒凉并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软坚散结之效。
临床上,该角药可用于内、外热结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