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汤泛水瓷一座春,长松树下得灵根------谈中药茯苓

汤泛水瓷一座春,长松树下得灵根------谈中药茯苓

admin8个月前 (01-18)皮肤科30

茯苓:又称玉苓 茯灵 万灵桂 茯菟,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因松树中含有松油和纤维素等多种茯苓所需的营养物质,则常寄生在有枯败迹象的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为白色。

茯苓各部位都可入药,削下的茯苓外皮称茯苓皮;去皮后切制的茯苓称茯苓块;近外皮部淡红色部分称赤茯苓;内层白色部分称白茯苓;切片加工后为茯苓片;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者谓之茯神。

17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药材,并认为其是久服安神养魂,不饥延年之良药。

历代记载故事

早在20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所著的《淮南子》中就有:千年之松,上有茯苓,下有菟丝之说。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叫任子季的人,连续服用茯苓18年,天上的玉女就来与他相会,并且能有隐形之术,不食人间五谷,身体如同美玉一般娇润。

孙思邈《枕中记》记载:茯苓久服,百日并除,二百日昼夜不眠,二年驱使鬼神,四年玉女来侍。

《红楼梦》中也曾多处写到茯苓,如广州官来拜贾家,送上茯苓霜篓做门礼。宝玉给大夫人所吃药丸罗列的药物中便有千年松根茯苓胆。并且在黛玉所服的人参养荣丸,秦可卿服用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中也都有茯苓这味中药的存在。

而作为药食同源的茯苓自然不能不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如《东坡杂记》中就记述了东坡服茯苓之法。以九蒸九晒之胡麻与茯苓加白蜜少许,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见衰,百病自去,此乃长生要诀。

而清代,慈禧太后也常食用茯苓,并命御膳房制茯苓饼赏赐大臣。现如今的人们也将茯苓做成了包括茯苓糕、 茯苓薏米粥、 茯苓排骨汤等花样繁多的养生佳品。

茯苓这味中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将是中华本草中无可替代的存在,正如宋代黄庭坚在《鹧鸪天》中所云:汤泛水瓷一座春,长松树下得灵根;吉祥老人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END

点击下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1600

“汤泛水瓷一座春,长松树下得灵根------谈中药茯苓” 的相关文章

不是小疾病的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措施有哪些:

不是小疾病的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措施有哪些:

冠心病不是小病,对健康的危害很大,胸闷气短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则呼吸不畅,胸口像塞了一团棉花,严重者会觉得非常难受,胸部似乎被块石...

脂溢性脱发,偷走我们发际线的贼!中医教你除去湿热,生发固发

脂溢性脱发,偷走我们发际线的贼!中医教你除去湿热,生发固发

现在很多人的脱发问题很严重,发际线逐年升高,让人心烦,其实啊,很多人的脱发问题都跟头发出油多有关,这种脱发又叫脂溢性脱发,是最常见的一种脱发了。前段时间,我门诊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脂溢性脱发的...

女性经常掉发,原因可能是这三点

女性经常掉发,原因可能是这三点

女性经常掉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大家好,我是中医皮肤科岑大夫,在中医看来,导致女性脱发大致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血热偏盛耗伤阴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血虚。第二,脾胃湿热喜欢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

三千青丝为君挽,一朝脱发卿自怜,女性脱发的防与治

三千青丝为君挽,一朝脱发卿自怜,女性脱发的防与治

男同胞们脱发谢顶大概是女同胞们的4倍,虽然女性脱发相对较少,但同样是头等大事,女同胞的烦恼可一点都不比男同胞少,反而更加焦虑,愁眉不展。 犹如这秋后,枝头缓缓飘落的秋叶铺满了整条不算...

白头发多,头发稀疏、甚至脱发?两个中药,滋补肝肾,生发乌发

白头发多,头发稀疏、甚至脱发?两个中药,滋补肝肾,生发乌发

随着内卷化的形成,生活节奏与压力与日俱增,脱发成为了时代的一个现象。据有关消费数据显示,80 90后成为了购买护发防脱产品的主力军。 中医认为,脱发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肝、...

脱发、秃顶……到底是谁遗传给下一代的!

脱发、秃顶……到底是谁遗传给下一代的!

有句老话叫娘秃秃一个,爹秃秃一窝 仿佛孩子秃头就是爸爸的锅~ 那么,真是如此吗? 脱发和遗传到底有没有关系? 脱发是怎么遗传的? 遗传性脱发,究竟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