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皮肤科外用药物分类及应用原则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来源/皮科Online
皮肤科领域,除了系统性治疗外, 外用药物是皮肤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因此,外用药物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至关重要。
外用药物分类及作用
1
清洁剂
生理盐水、3% 硼酸溶液、蓖麻油、液体石蜡等
作用:清除皮损处的浆液、脓液、鳞屑、痂皮和残留药物
2
保护剂
氧化锌、滑石粉、炉甘石、淀粉、硅油、植物油等
作用: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等作用
3
止痒剂
0.5%~1% 薄荷脑、0.5%~1%麝香草脑、2%~5% 樟脑、5% 苯唑卡因、0.5%~2% 达克罗宁等
作用:可使皮肤有清凉感觉或局部麻醉作用而止痒
4
杀虫剂
5%~10% 硫磺、1% 六氯苯、25% 苯甲酸卡酯、2% 甲硝唑等
作用:常用于治疗疥疮、阴虱等
5
抗菌剂
1:5000高锰酸钾溶液、1%硫酸新霉素、0.5%~1%红霉素、0.5%~1% 多黏菌素、1% 氯洁素、2% 莫匹罗星、2% 夫西地酸等
作用:常用于治疗毛囊炎、疖肿、外伤继发感染等
6
抗病毒药物
3%~5% 阿昔洛韦、1% 喷昔洛韦、0.5% 足叶草素等
作用:常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病毒疣等
7
抗真菌药物
5%~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5%~10%硫磺、2%~5%克霉唑、2%咪康唑、1% 益康唑、2% 酮康唑、1% 联苯芐唑、1%特比萘芬等。另有环丙酮胺、十一烯酸、制霉素、两性霉素B、碘化钾等
作用:具有杀灭或抑制真菌的作用
8
角质促成剂
1%~2%水杨酸、3%~5%硫磺、1%~5%煤焦油、2%~5%黑豆馏油、2%~5%糠馏油、1%~10%鱼石脂、0.1% ~ 0.5%地蒽酚、0.25%~1%间苯二酚等
作用:可促进局部小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渗出和浸润,有利于表皮恢复正常角化
9
角质剥脱剂
5%~10%水杨酸、10%~30%冰醋酸、20%~40%尿素、2%~5%尿囊素、0.1%0.25% 维 A 酸等
作用:又称角质松解剂,可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常用于角化过度性皮肤病
10
收敛剂
0.2%~0.3%醋酸铅、3%~5%醋酸铝、0.1%~0.3% 硝酸银、2%明矾、渗液5%~20%鞣酸等
作用:对蛋白质有凝固沉淀作用,能使水肿减轻,渗液减少,促使炎症消退
11
腐蚀剂
30%~50%三氯醋酸、5%~20%乳酸、5%~10%氢氧化钠、纯石炭酸、硝酸银棒等
作用:用于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和赘生物
12
细胞毒性药物
2%~5% 5-氟尿嘧啶、0.25%~0.5%盐酸氮芥、10% 羟基脲、0.5%~1%秋水仙碱、0.1%甲氨蝶呤等
作用:通过抑制或干扰 DNA 合成来起到治疗作用
13
遮光剂
5%对氨基苯甲酸、10%~20%二氧化肽、10%~20%水杨酸苯酯、2.5%吲哚美辛、6%~10% 羟甲氧苯酮或二羟苯酮、3%喹啉等
作用:局部应用有吸收紫外线或阻止光线穿透作用,用于防晒和防止光敏性疾病的发展
14
脱色剂
3%氢醌、10%~20%壬二酸、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作用:通过抑制多巴和酪氨酸酶来影响黑色素的形成
15
皮质类固醇抗炎剂
艾洛松(糠酸莫米松)软膏、尤卓尔(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去炎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适确得软膏、卤米松软膏、复方地塞米松软膏/派瑞松软膏等
作用:外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和细胞浸润,具有抗炎止痒等良好作用
16
其他外用制剂
米诺地尔
作用:其 5%溶液有末梢血管扩张作用,可增加皮肤学流量,促进毛发生长,对脱发有一定治疗作用
色甘酸二钠
作用:有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2%霜剂可用于坏疽性脓皮病及异位性皮炎
维生素 E
作用:2%乳剂可用于慢性溃疡、放射性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卡泊三醇
作用:维生素 D3类似物,可用于银屑病
他卡西醇
作用:可用于银屑病
己烯雌酚
作用:0.25%~0.5%乳剂或溶液可用于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和更年期女阴瘙痒
外用药物剂型及适应证
1
溶液
最常用的有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3%~5%醋酸铝等
作用:主要用于有分泌物、渗出液、浅表结痂型皮损,水疱大疱型皮肤病及糜烂溃疡型皮损
2
粉剂
最常用的有以氧化锌、滑石粉、淀粉为基质的制剂
作用:可促进皮肤保护作用,减少潮湿和浸渍,防止摩擦特别是用在身体皱褶部位。应用于无渗液的急性皮炎
3
洗剂
最常用的是单纯或复方的炉甘石洗剂
作用:由粉剂悬浮于水中混合而成,用时需要摇匀,又称振荡剂。当洗剂涂于皮损后,在水分蒸发时可散热,使皮肤血管逐渐收缩减轻炎症。洗剂干燥后留在皮肤表面的粉剂有干燥收敛和保护作用。洗剂不适于毛发和擦烂部位,也不宜用于有渗出的皮肤病
4
酊剂和醑剂
最常用的有碘酊、百部酊、樟脑醑、薄荷醑等
作用:不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出液称为酊剂,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称为醑剂。根据其主药的性质不同,可具有杀菌抑菌,消炎止痒等作用。如有急性渗出、糜烂破损处禁用
5
涂剂
最常用的有卡氏涂剂、煤焦油涂剂等
作用:含有乙醇和其他溶剂混合的液体剂型,也不宜有急性渗出和破溃的皮损处
6
油剂
最常用的是锌氧油
作用:油粉剂和植物油或矿物油混合而成,其中的粉剂常为氧化锌,溶剂常为蓖麻油麻油、花生油、豆油和鱼肝油。具有清洁、保护、润滑及消炎作用
7
乳剂
作用:中油与水通过乳化剂混合而成的一种半固体乳状软膏。根据其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比例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种,水包油者称为霜,油包水者称为脂。此类剂型通透性较好,加上水分蒸发时有一定散热、止痒消炎作用,对水溶性或油溶性主药均有亲和力,渗透力较强,有利于药物吸收。特别是使用时无油腻感,不油污衣服病人容易接受。一般亚急性、慢性皮肤病都可应用
8
软膏
作用:用适宜的基质和主药混合而成的均匀、细腻的半固体制剂。其基质包括豚脂、羊毛脂、蜂蜡、凡士林、石蜡、硅油、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等组成。此类剂型能柔软皮肤、防止干裂、软化痴皮、促进肉芽生成等作用。其缺点是油腻性大,油污衣服。主要用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9
糊剂
作用:由大量细粉剂与油性基质混合而成,所含粉末可在 25% 以上,所以其通透性较好有一定的吸水性。但与软膏相比穿透力较小,对深部炎症作用不大。可用于有少量渗液的皮损和溃疡性皮肤病
10
硬膏
作用:将主药溶解或混合在黏着性基质中,并涂布在布、纸或适当的裱褙材料上。硬膏贴于皮肤表面可阻止水分蒸发、软化角质层,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作用持久使用方便。有糜烂、渗出处禁用。主要用于慢性、浸润性、肥厚性、局限性皮肤病
11
涂膜剂
作用:由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有机溶媒作为基质的液体涂膜,涂于患处,其溶媒挥发后形成薄膜,使主药发挥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无渗出性皮肤病,还可作为防护剂涂于手足皮肤来预防职业性皮肤病
12
气雾剂
作用:用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压力将药物从特制的容器中均匀的喷洒在皮肤上。优点是清洁、方便、刺激性小。适用于较大面积或涂药有困难的皮损
外用药物应用原则
1.合理选择剂型剂型
选择原则:急性炎症的红斑期——粉剂和振荡洗剂;渗液较多的急性炎症阶段——溶液湿敷为主;亚急性丘疱疹——糊剂或水包油乳剂;慢性鳞屑性皮损时——油包水乳剂或软膏;局限性肥厚苔藓化皮肤时——硬膏或涂膜剂。
2.适当掌握浓度
根据病情的需要和病人的耐受程度选择: (1) 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 一般应从低浓度开始,无明显不良反应才逐步提高浓度;(2) 有的药物其不同浓度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例如水杨酸在1%~2%时为角质促成剂,3%左右为止痒剂,6%以上就成为角质剥脱剂。
3.注意年龄、性别、部位
婴幼儿、女性的皮肤较细嫩应注意药物的浓度不能太高;面部、口腔周围及外阴部的皮肤黏膜对外用药较容易吸收,应注意药物的刺激性不能太强。
4.重视不良反应
有些外用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原发性刺激或变态反应过敏,应注意随访观察,如有发生应及时停用并作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乐嘉豫.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原则[J].上海医药,2018,39(23):15-18.
[2]李艳平.浅析皮肤科外用药的一般原则及涂擦技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203-204.
▲原标题:皮肤科外用药物分类及应用原则
▲素材来源:皮科Online 2024年12月18日 17:03 北京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 微信号:e53013 )
▲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克星) 作者/崔柔然
▲张仲林(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治痒疹胃病 藏头诗致敬) 作者/崔柔然,邓连朝,施良壮,王福生,周学勤,卢素英,程国梁,王文娟,蔡海文,闫春迈,卢素兰,范瑞彩,闫钟锁,蔡济松,余禄珍,罗雪珍,葛文玉,韩淑青,刘堂平
▲【媒体聚焦】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媒体聚焦】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林树源
▲【媒体聚焦】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张仲林战友而作 作者/周学勤
▲张氏中医三代传 痒疹胃病拿手活——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卢素英、程国梁
▲张氏中医最可敬,痒疹胃病医术精——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范瑞彩
▲德行天下,杏林天使——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韩淑青
▲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编辑/寒香医路
▲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编辑/寒香医路
▲八一诗同题 潮安张仲林——致敬潮安退伍军人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诗词同题:致敬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张仲林工作室】给您拜年啦!作者/张仲林
▲张兄九百万里寒香医路赤胆忠心治疗痒疹胃病造福桑梓 仲林六十三岁生日宴会高朋满座恭贺吉日良时饮誉四方 作者/施良壮
▲贺张仲林获奖——为张仲林在第五届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中获奖而作 作者/刘堂平
▲特产胃病与痒疹 优秀医者张仲林——国庆节致敬张仲林医生 作者/姚君春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检索品种目录——在线查询高清彩图版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媒体报道】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来源: 南方村医 2016-03-16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一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二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三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四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五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六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七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八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九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十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十一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厝巷村卫生站地理位置导航
张厝巷村卫生站地理位置: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张厝巷村大道(张厝巷村委会斜对面)
健康咨询扫码关注张仲林医生个人微信号
▲张仲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名列《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辞书。张仲林工作室公众号隶属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
愿一起拥有健康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