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石头”一个汤,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祛痛
很多痛风患者,平常尿酸高而不自知,等到红肿热痛才知道是痛风发作了,痛风发作,患者疼痛难忍甚至无法穿鞋,特别是对于初期的患者,只要治疗得当,及是消炎镇痛,在间歇期积极降尿酸,很快就会得到缓解。在中医上,根据症状,进行辨证论治,更能够达到不复发的目的,怎么样才不复发呢?今天,就从中医的角度给大家聊聊如何消肿止痛祛痛风,甚至化解痛风石。

痛风多是湿与热,这种情况,一定把握好节奏
中医上常常把痛风划分为湿热蕴结、瘀热内阻、痰浊凝滞、肝肾阴虚等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导致痛风的发生往往有着这样的病机病理,素体阳盛,脏腑蕴毒往往容易造成毒邪侵入骨节,积热日久,热郁为毒,进而发病。
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痛风之病离不开一个湿字,湿则生热,流注关节,轻者为痛风,重则引发痛风石。
针对痛风发作常常因湿、因热而致病的特点,老范认为,在急性发作期或者属于湿热蕴结类型的患者,可以采用清热与祛湿并重的调理法则。当然要湿热二邪的偏颇,有所偏重,比如说热重于湿,则重在清热,辅以祛湿,待热邪得解,则强化祛湿。
总而言之,对于痛风患者的调理,把握好节奏非常重要,老范调理痛风,尤其是属于湿热蕴结类型的患者,常常喜欢用三石汤辨证化裁,往往能得到不错的效果。
调理痛风为什么要用三石汤,看看这支队伍就明白了
三石汤出自名家之手,《温病条辨》卷二中有记载。是清代名医吴鞠通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得来,由飞滑石、生石膏、寒水石三种矿物质配伍而成,全方具有清热祛湿,畅通三焦的功效,尤其是调理湿热蕴结型痛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
老范曾用此方辨证加减调理一个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患者景某,34岁,痛风6年,尿酸高达590μmol/L,西医曾服用秋水仙碱消炎止痛,但是效果不明显,医生建议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景某听说激素有很大的副作用,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心里害怕,就到中医门诊找到了我。
患者自述,右脚关节红肿热痛月余,有便秘的情况,夜卧身热有汗,常常感到口渴,小便短赤。望闻问切,发现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询问其生活史,平时喜欢肥甘厚腻之品,喜欢结交朋友,常常会和朋友一起聚会,喝啤酒。
老范认为,患者属于湿热蕴结引起的同期的急性发作,且热邪重于湿邪,遂以三石汤化裁治之。老范在三石汤的基础上酌加茯苓、萆薢、红藤、黄连、通草、知母等清热解毒与燥湿、利湿的中药。调理月余而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