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倪海厦:原因无非是阳气不足,阴气独盛,开点起阳的药就好了
点击上方蓝字厚朴医论可以订阅哦!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行医多年,我见过不少抑郁症的孩子,他们不爱说话,眼神飘忽,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对父母的呼唤也无动于衷。有的孩子更是怕光、怕声、怕人,一回家就钻进房间,关紧门窗,甚至缩在壁橱里不肯出来。家长焦急万分,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却总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其实,这正是阳尽而阴盛的表现。阳气主生发、主动,阴气主收敛、静止,孩子本该活泼好动,如今却孤僻胆怯,不愿与人接触,原因无非是阳气不足,阴气独盛。就像天上的太阳落了,世间一片昏暗,人自然会想躲起来。
治法呢?最重要的就是扶阳。很多家长以为,多带孩子出去玩、强行让他们接触外界,就能让他们变得开朗。可如果孩子体内的阳气不足,勉强推动,反而适得其反。真正的解决之道,是用温补阳气的中药,助他阳气回升,让阴阳平衡。
一旦阳气充足了,孩子自然愿意开口,愿意与外界交流,慢慢地,那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回来了。
这并非玄学,而是人体最基本的阴阳之道。世人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运动,其实对抑郁症的孩子来说,三者结合,才是最好的疗法。适当的中药调理,加上温热的食物,再配合日晒、慢慢引导活动,阳气一升,孩子就像冬去春来般,渐渐焕发出生机。
许多家长问我:何院长,这个病能治好吗?我告诉他们,阳气能生万物,岂会养不活一个孩子?只要方法得当,阴霾终会散去,阳光总会照进孩子的世界里。
壹
以案论方,门诊实录
如何扶正阳气?来看一则案例。
那天,诊室里走进来一对母子,母亲满脸愁容,孩子则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我见这孩子,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眼神呆滞,整个人像被抽去了魂魄一般。母亲告诉我,孩子去年被诊断为中度抑郁,近两年多次轻生,大学刚上一个月就辍学回家,每天沉迷手机游戏,昼夜颠倒,不愿与人交流,整个人仿佛被困在阴影之中。
追问之下,才知孩子的抑郁症根源在高考失利。父母本希望他考入名校,未填志愿,让他复读,结果压力太大,模拟考成绩一直不理想,情绪愈发低落。最终还是未能如愿,进了大专,孩子便更加自责,觉得自己彻底失败,甚至活着都没有意义。
如今,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稍有不顺便掉眼泪,父母劝也不是,骂也不是,亲子关系紧张得很。母亲长期担忧,也开始有抑郁情绪,整个家里笼罩着愁云惨雾。
这孩子的问题出在哪?
从中医角度来看,阳气主生发、主动力,如今他意志消沉,闭塞内守,整日窝在黑暗的房间里,沉迷虚拟世界,不愿面对现实,显然是阳气衰微,阴气独盛。这就像一棵树,失去了阳光,就只能日渐枯萎。
治法,便是扶阳益气,疏肝理气,调和阴阳,让这棵树重新迎来春天。
贰
治疗过程
第一步:补阳暖身,稳住心神
我给他开了方子:附子(先煎)、干姜、炙甘草、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后下)。这方子既能温补阳气,又能调理肝郁,气血活了,人就会慢慢有精神。
同时,嘱咐母亲在饮食上帮他调整,早餐吃小米粥、红枣、桂圆,晚餐适量羊肉汤,这些食物能温暖脾胃,助阳气生发。每天还要在阳光下晒15分钟,哪怕只是在院子里站一会儿,也能慢慢催动阳气。运动方面,不强求剧烈活动,先从15-20分钟的户外散步开始,让身体缓缓恢复。
刚开始,他对治疗并不配合,觉得喝药没用,甚至有些抗拒。但母亲耐心劝导,我也慢慢引导,孩子才渐渐接受。
第二步:升阳疏肝,调畅气机
半个月后,孩子的精神状态略有起色,睡眠稍微好了一些,头痛症状减轻。于是调整方子,加大补益气血的力度,并继续疏肝解郁。
饮食上,加入核桃、桂圆、山药等补益之品,帮助脾胃更好地运化营养。运动时间延长到30分钟左右,可以尝试慢跑,让身体进一步活络。同时,安排每周一次心理疏导,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释放内心的压力。
第三步:阳气回升,走出阴霾
两个月后,孩子的情绪明显好转,不再整日沉迷手机游戏,也愿意和父母主动交流了,作息逐渐恢复正常。此时,逐步减少附子的剂量,避免过燥,同时增加一些新鲜蔬果,保持营养均衡。运动时间延长到30-45分钟,让他参加羽毛球、乒乓球等社交性运动,在人群中感受阳气流动。
就这样,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理,孩子的抑郁状态明显缓解,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黑夜。母亲看着他的变化,眼里满是欣慰,而我也知道,这孩子的阳气,终于回来了。
大家好,我是何友为,中医主任医师,公立医院副院长,从医四十余载。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因拖延治疗而加重的病情,深感惋惜。孩子误不起,家人等不得,健康更耽误不得!
我选择做科普,只为帮助更多人。如果你或家人正被自闭症及其共患病(抽动症、多动症)、抑郁焦虑、精神分裂、躁狂双相等困扰,欢迎找我。我愿尽心尽力,助每一位求助者走出困境。
我常年在武汉坐诊,外地朋友也别担心,线上问诊同样方便。希望我的经验,能为你和家人带来希望与帮助。
点亮在看,分享给需要的人,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