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阳气不足时,身体变化藏不住,3个“耗阳”行为,尽量少做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人到中年,身体的账本就跟信用卡账单一样,年轻时随便透支,年纪大了就被各种毛病追着跑。尤其是女人,阳气一旦亏得厉害,脸色暗沉、手脚冰凉、疲惫不堪,整个人仿佛被抽了骨头,再怎么补觉、补药,都像是往漏水的桶里倒水,压根蓄不住。

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但别忘了,水一旦寒凉过度,就会凝滞成冰,血液循环变差,气血不畅,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病恹恹的感觉。阳气是啥?
就是身体的发动机,是推动血液循环、维持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阳气足,人才精力旺盛、体温适中、活力四射;阳气不足,寒气内生,百病丛生。
如果你发现自己动不动就怕冷、吃点凉的胃就不舒服、月经老是推迟甚至痛经得死去活来,那就要警惕了——你的阳气可能早就被自己的一些坏习惯给耗光了!
今天就来聊聊,最伤女人阳气的3个行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 长期熬夜:把自己的阳气当夜灯油烧光了
有人总觉得,熬夜这点事儿不过是精神上的自由,只要第二天补觉就行。错!大错特错!
人的阳气,最怕的就是日夜颠倒。《黄帝内经》早就说了: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也就是说,阳气主白天的精力,阴气主夜晚的修复。白天阳气旺盛,人活力充沛,夜晚阴气当令,身体进入修复模式。如果硬是熬夜,等于逼着阳气在该休息的时候加班干活,久而久之就被榨干了。
现代医学也有解释: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兴奋,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居高不下,让身体一直处于战斗模式,这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损害免疫系统,加速衰老。
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娱乐圈里,熬夜最严重的人群之一就是那些长期高强度工作的明星。
韩国女星具荷拉,年纪轻轻就被抑郁症折磨,最终走上了极端。长期的作息紊乱,不仅让人的情绪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也让身体机能不断下滑。
女人一旦熬夜过度,阳气受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
·脸色发黄、暗沉,黑眼圈像熊猫(气血不畅)
·皮肤松弛、长痘、长斑(内分泌失调)
·手脚冰凉,怕冷怕风(阳气不足,血液循环变差)
·容易疲惫、提不起精神(肝肾功能受损)
解决办法?别跟自己的身体较劲,早睡早起,才是养阳的第一步!
2. 冷饮、寒性食物当水喝,活活把自己变成冰美人
夏天一到,手里没杯冰可乐,心里跟丢了魂似的?冬天吃火锅,非得来一口冰激凌才觉得过瘾?小心!你可能正在给自己的阳气判死刑。
中医讲究寒则伤阳,意思是过度摄入寒凉食物,会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胃虚寒、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引发各种问题——宫寒、痛经、腹泻、胃痛,甚至容易长湿疹、浮肿!
西医怎么说?胃肠道的消化酶和蠕动功能,在37°C的环境下最为活跃。
如果长期吃冷饮,容易引起胃肠痉挛,导致消化不良、肠道菌群紊乱,甚至影响营养吸收。
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女孩喜欢喝奶茶,但你知道吗?日本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喝冷饮会导致女性的基础体温下降,进而影响荷尔蒙分泌,导致月经不调、皮肤暗沉,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女人的子宫,最怕冷。一旦寒气入侵,气血运行受阻,月经就会变成地狱级痛苦。有多少女生,每个月痛经得死去活来,殊不知,罪魁祸首就是自己每天喝的那些冰饮料。
怎么办?少喝冷饮,多吃温热食物,比如红枣、桂圆、生姜水,这些都是温阳补气的好搭档。
3. 久坐不动,阳气被困住,气血流不动
现代人,最大的健康杀手之一,就是坐。
坐得多,动得少,阳气就会被困在身体里,血液循环变慢,代谢下降,久而久之,寒湿、肥胖、气滞血瘀全找上门。
有个真实案例:曾经有一位35岁的女性白领,长期久坐办公,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宫寒问题,每次月经都痛得满地打滚,手脚冰凉到冬天必须穿两层袜子,甚至连怀孕都成了难题。
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盆腔血液循环极差,子宫供血不足,全部都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导致的。
西医也早就研究过: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增加静脉血栓风险,同时还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便秘、消化不良,甚至影响卵巢功能。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别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起身,每隔40-50分钟站起来走一走,伸展一下身体,促进气血流通。
如果你是办公室白领,可以试试中医里的踮脚尖法,每天踮脚10次,每次坚持20秒,能有效刺激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
结语:阳气足,女人才有底气!
女人的阳气,就像银行存款,年轻时不注意积累,年纪大了就会被各种健康问题收割。
别熬夜,阳气不够,补再多的护肤品都没用;别喝冷饮,子宫寒了,再多的暖宝宝也救不了你;别久坐不动,气血不畅,养生药再贵也白搭。
阳气,就是女人的底气。养好阳气,你会发现,皮肤透亮了、气色红润了、整个人都神采奕奕,连心情都变好了。
与其等病来了再治,不如趁早养阳,从今天开始,把这3个伤阳的行为戒掉,好好善待自己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素问》
2. 日本厚生劳动省关于女性基础体温与生育能力的研究报告
3.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关于熬夜与免疫系统的研究
4.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5.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久坐行为与健康风险的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