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了要学会养阳气?医生忠告:过了60岁,有些事情春天要多做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参考文献:《中华老年医学》2023年第3期;《中医基础理论》第八版;《老年人慢性病预防与康复指南》2022版
俗话说"人老先老阳",就像冬天里的小火炉,年轻时火力十足,热乎乎地暖着全身;年纪大了,这火炉的火苗便慢慢变小,屋子里也渐渐冷清下来。
许多老年朋友到了60岁以后,常感到手脚发凉,腰膝酸软,动不动就觉得浑身没劲,这正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古人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作为一年中阳气开始生发的季节,正是调养身体的大好时机。尤其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朋友来说,春季养阳,事关一年的健康状态!
老年人阳气不足的问题可不是小事。阳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动力,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它不仅提供热量,还推动全身气血运行,维持新陈代谢。
一旦阳气不足,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孱弱无力,抵抗外邪的能力大大下降,各种疾病就会趁虚而入。对照中医理论,人到老年,肾气逐渐衰弱,而肾中藏精,精能生气,气能生阳,肾阳不足则导致全身阳气亏虚。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与老年人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微循环障碍以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就像家里的暖气管老化了,热量传递效率自然下降。
临床上,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调养阳气,结果小病不断,大病缠身。有位78岁的张老先生,平时就怕冷,春天开始不注意保暖,结果导致肺部感染,住院治疗两周才好转,医生告诉他,根源就在于阳气不足。
春季养阳,首要任务是顺应自然节律。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阳气开始生发,人体也应顺应这种变化。
老年朋友应该适当早起,春季五六点钟天已亮,起床后可以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缓缓呼吸,让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这是最天然的阳气补给站。古人讲"春日晒背,犹抵长年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饮食方面,春季养阳应当温补不燥热。可以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如生姜、韭菜、羊肉等,但要避免过于燥热。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枣茶,既能暖胃,又能助阳气生发。尤其建议老年朋友尝试将生姜、红枣、桂圆一起煮水喝,效果堪比小型阳气发电站,但凡事适度,胃热的朋友就不要贪杯了。
运动是养阳的另一大法宝。很多老年人怕动,一到春天就喜欢坐在家里晒太阳。太阳是要晒,但也得动起来!正如中医所说:"阳气因动而生"。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半小时的适度运动,可以是太极拳、八段锦,甚至只是简单的散步,都能促进体内阳气生发。想象一下,血液在全身流动起来,就像是春天里的小溪,带着生机和活力,滋润着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春季还应注意情志调养。老年人容易患上情绪性疾病,尤其心情抑郁会严重损伤阳气。许多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促进体内正向荷尔蒙的分泌,增强免疫力。就像阳光总能穿透阴霾,乐观向上的心态能让体内的阳气更加充沛。在春天,不妨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唱唱歌,跳跳舞,和老朋友聊聊天,都是不错的选择。
睡眠也是养阳的关键环节。很多老年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却不知道这样会严重影响阳气的恢复。春季养阳,晚上应该早点休息,让身体在睡眠中得到充分修复。中医认为,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阳气潜藏最深的时候,这个时段优质的睡眠对养阳特别重要。
当然,养阳还需注意防寒保暖。春季气温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很容易着凉感冒。
俗话说"春捂秋冻",这个"捂"字很有讲究。并非要闷热难当,而是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注意颈部、腰部和脚部的保暖,这些部位是寒邪入侵的常见通道。
有趣的是,春天养阳不只是物理上的养护,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滋养。花开草绿的春天,不妨多走出去欣赏美景,让眼睛、心灵都沐浴在大自然的生机中。这种精神愉悦同样能促进阳气生发。有位医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欣赏花草树木15分钟后,人体内的积极因子明显增加,免疫功能提升了近20%。
对于有慢性病的老年朋友,春季养阳更需谨慎。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冠心病患者,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因为春季气温升高,药物代谢速度会有所变化。盲目减药或停药都可能带来风险。
老年朋友在春季应该多做的事情还包括适当进行日光浴。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对骨骼健康极为重要。很多老年人因为长期缺乏阳光照射,导致维生素D不足,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发展。每天上午十点左右或下午四点左右,是进行日光浴的好时间,阳光温和但紫外线充足。
春天还适合通过按摩来疏通经络,激发阳气。每天晨起和睡前,可以用温热的手掌搓搓面部,按摩腹部,揉搓双脚,特别是按摩涌泉穴,这个位于脚底的穴位被称为"阳气之根",常按能温肾助阳。
现代生活工业化,无机盐摄入过多,也会影响阳气的生发。春季饮食应尽量选择新鲜的应季蔬果,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春笋、菠菜、花椰菜等春季时蔬,不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体内毒素排出。
从中医角度看,春季养生还要特别注意肝脏的调养。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负责全身气机的调畅。老年人往往肝气不足,疏泄功能减弱,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身体困重、消化不良等症状。适当食用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如柑橘、玫瑰花茶等,有助于改善这些症状。
处在养老院或独居的老年人更应该引起重视。长期缺乏阳光和活动的老人,阳气亏损更为严重。对于这部分群体,子女应定期探望,鼓励老人参加集体活动,远程视频时可以指导老人做一些简单的保健操,共同度过一个健康的春天。
暮年之人,阳气渐衰,更需珍惜春天这个养阳的黄金季节。犹如农耕时播下的种子,春天养好阳气,夏天、秋天乃至冬天的健康才有保障。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春季养阳正是未病先防的智慧体现。
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愿每位老年朋友都能顺应自然,养护阳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感受春天的美好,享受生命的喜悦。春光不负有心人,养好阳气,才能让晚年生活如春日般温暖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