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上后,3种并发症需就医,4件事不能做,千万别大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糖尿病,这个甜蜜的负担,一旦缠上身,就像给生活按下了慢性控制键。
虽然单看高血糖这件事,似乎没那么吓人,但糖尿病的真正杀伤力在于它的并发症。

每年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而住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的人不计其数,所以这件事马虎不得。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盯着血糖仪上的数字,还得留意身体发出的各种警告信号。
一些并发症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就医,而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事情,是糖尿病患者绝对不能碰的。
接下来就详细讲讲,哪些并发症需要警惕,以及哪些行为会让病情雪上加霜。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并发症更容易危及生命,而慢性并发症则会悄悄破坏身体的各个系统。
以下3种情况是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的雷区。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险信号之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
它的发生是因为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身体为了维持能量供应,开始分解脂肪,而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酮体会让血液变酸,进而导致全身的代谢紊乱。
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痛,以及明显的口渴感,有些患者还会闻到类似烂苹果的气味,这是因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丙酮。
一旦症状加重,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加深甚至昏迷。
医学数据显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死亡率在5%左右,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伴随血糖持续升高(通常超过14mmol/L),需要立刻去医院处理。
2. 糖尿病足:小伤口也能酿大祸
糖尿病患者的脚是高危地带,因为高血糖会破坏微血管的功能,导致脚部的血液循环变差,伤口难以愈合,同时神经受损会降低对疼痛和压力的感知。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糖尿病足成为了一个隐形炸弹。
糖尿病足的初期可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伤口,比如鞋子磨破了皮,但如果不注意,感染会迅速扩散,导致组织坏死,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
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截肢风险是普通人的15倍,而糖尿病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脚部出现溃疡、红肿、疼痛加剧,或者皮肤颜色发黑,意味着感染可能已经失控,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平时要注意穿合适的鞋子,避免脚部受伤,定期检查足部状况。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看不清世界的风险
糖尿病对眼睛的伤害不容小觑,视网膜病变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病变,最初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视力模糊、眼前有黑点或者视野缺损,严重时可能完全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超过1/3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失明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如果出现视力下降、眼部疼痛或者视野缺损,应尽早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除了需要警惕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红线不能碰,这些行为可能让血糖失控,甚至诱发严重后果。
1. 不能随意停药或者减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的血糖控制得不错,就擅自停药或者减少用药剂量。
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因为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血糖的平稳靠的是药物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作用。
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糖迅速飙升,诱发急性并发症。
研究显示,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曾有过自行调整药物的行为,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在调整后血糖出现了波动。
患者用药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调整方案,而不是凭感觉自由发挥。
2. 不能高糖高脂饮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核心。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高脂饮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同时对心血管系统造成额外负担。
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高糖高脂饮食者的并发症风险比普通饮食管理良好的人高出30%。
饮食上应该以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为主,比如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3. 不能长期久坐不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血糖代谢效率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尤其明显。
研究显示,每增加2小时的久坐时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增加10%。
适量运动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或者游泳。
运动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是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加分项。
4. 不能忽视压力管理
压力过大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通路影响血糖调节,比如刺激皮质醇的分泌,而皮质醇是一种升糖激素,会让血糖更难控制。
长期压力大还可能导致失眠、情绪波动,这些都会间接影响糖尿病的管理。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瑜伽、冥想或者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有研究表明,心理状态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比焦虑抑郁人群低20%以上。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综合管理生活,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管理并不只是控制血糖这么简单,它需要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的全方位配合。
那么,患者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这些环节的有效平衡?
是否有科学的糖尿病生活指南可以帮助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提升生活质量?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王小英.基于互联网进行院内与院外延伸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