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止一种!1型、2型、妊娠期糖尿病有何不同?一文说清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隐形杀手。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超1.4亿,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糖尿病其实分为不同类型,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揭开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的神秘面纱。
1型糖尿病:天生的胰岛素工厂罢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误伤了胰腺中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这类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约占糖尿病总病例的5%-10%。起病急,常伴随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骤降),严重时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结合血糖监测和饮食管理。近年来的人工胰腺技术(闭环胰岛素泵)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控制手段。
2型糖尿病:生活方式敲响的警钟。胰岛素抵抗、中老年高发、可逆转早期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与肥胖、缺乏运动、高糖高脂饮食密切相关。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抵抗),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
早期症状隐蔽,可能仅表现为疲劳、视力模糊或伤口难愈合,确诊时往往已患病数年。
2023年《柳叶刀》研究指出,减重15%可使86%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缓解。
妊娠期糖尿病:孕妈妈的甜蜜烦恼。孕期特有、母婴双重风险、产后需警惕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孕期首次发现的高血糖,发病率约17.5%。胎盘激素会干扰胰岛素作用,若孕妇胰岛功能代偿不足则发病,产后大多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7倍。
高危人群:高龄产妇、超重、家族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应对策略:通过饮食调整(低GI食物分餐制)和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控制血糖,若无效则需胰岛素治疗。
母婴影响:可能导致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增加孕妇未来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尿病不是单一疾病,精准分型才能科学应对。无论是甜蜜的意外还是生活习惯的代价,早筛查、早干预永远是关键。你的一个血糖检测决定,或许就能改写未来十年的健康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