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个证型,患者数量最多,却经常被忽视,把握住病情好得快
绝大多数的糖尿病人呢,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啊,就是吃降糖药或者用胰岛素来降血糖。但实际上啊,糖尿病治疗呢,最怕的就是光盯着血糖看、一刀切的治疗,因为在中医眼里,糖尿病可不是把血糖降下来就完事了。

中医把糖尿病叫消渴症,消渴症呢,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一种慢性的、消耗性的疾病,患者的机体早在确诊之前的几年开始,就已经处于不断亏虚的路上了。所以啊,根据患者患病病程和病情的不同,中医也把糖尿病分成了几个证型,证型不同,治疗思路也不同。
比如初期阶段呢,糖尿病人往往是阴虚燥热,而且是以脾胃积热为主,这一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呢,要养阴清热,同时呢,兼顾健脾和胃。而患病多年、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呢,身体存在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问题,这一阶段的糖尿病人呢,往往是阳气亏虚,治疗呢,得以温补阳气为主。但在这两个阶段中间呢,还有一个阶段,就是气阴两虚。气阴两虚这个证型啊,经常被忽视,在我门诊上患者数量却最多。如果及时干预,预后通常是比较好的。
中医讲,阴虚日久则伤气,燥热耗气,阴虚燥热的时间久了,就会发展成气阴两虚,这类糖尿病患者呢,机体同时存在虚和燥两方面的问题,患者之所以会虚,主要是因为患病时间比较长,耗损了气血阴液,而之所以会燥,主要还是因为阴虚时间长了,耗损了津液,身体浑身上下都缺少津液的濡养,所以气阴两虚的糖尿病人呢,会出现心慌心悸啊、烦热多汗啊、食欲不振、肢体乏力、口干口渴等等这些异常表现,血糖水平呢,自然也比较高。
我门诊上气阴两虚的患者非常多,我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呢,62岁,常年存在口干口渴的现象,有糖尿病八九年了,一直是吃二甲双胍降血糖,但就诊之前半年左右,经常便秘,而且夜尿频繁,晚上经常需要起三四次夜,而且特别爱盗汗,感觉浑身没劲儿,而且血糖呢,也控制不住了。患者舌红少苔,脉细弱,是典型的气阴两虚,那么针对他的治疗,我首先用到了麦冬、天花粉、麦冬、生地黄等药材,养阴、清热、生津,再加入太子参、黄芪、甘草等药材,健脾补气,之后呢,还用到了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等药材,补肾固精。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体力提升,二便恢复正常,口干口渴、盗汗等现象也明显改善,血糖呢,也逐渐地降下来了,目前呢,随访了两年,身体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空腹血糖呢,也稳定在7左右。
当然了,中药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