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一张预测1型糖尿病患者寿命的“生死簿”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提到预测寿命,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神话故事中判官手里握着的《生死薄》。
不过,瑞典团队开发出的这张生死薄和神鬼不挨半分,其能根据患者当前的6项生命指标,较为准确的预测出1型糖尿病患者的剩余寿命,目的是希望引起人们对于疾病管理的重视,在生命早期对危险因素进行改善,最终实现生命的延长。
研究近期发表于Diabetologia期刊(IF:7.518)。
与1型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有关的6项因素
这张生死薄是基于瑞典国家糖尿病登记册中选出的真实1型糖尿病患者群体的数据开发的,数据的覆盖率很高,纳入了大部分瑞典全国糖尿病人群。预测准确性已经过内部验证(将预测结果与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结果相对比)。
这六项因素分别为:
➤性别:男、女;
➤年龄:20、30、40、50岁;
➤当前吸烟状态:吸烟、不吸烟;
➤基线BMI:20、25、30、35kg/m^2;
➤基线eGFR:30、60、90、120ml/min/1.73m^2;
➤HbA1c:6、8、10、12%。
通常来说eGFR越低、HbA1c越高对预期寿命造成的损害越大,吸烟更不必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BMI 25kg/m^2是此表中的最佳状态,体重过高、过低均有不利影响。
生死薄长什么样子?
就是下面这张《1型糖尿病患者剩余寿命预测表》,数值代表剩余生命时间,以年计算;不同颜色侧面反映着数值大小,由绿到红代表预期寿命降低。
表1 1型糖尿病患者剩余寿命预测表(点击放大)
注:单元格中数值:代表剩余生命时间(年);颜色差异:由绿到红代表预期寿命降低;HbA1c水平分级中的42、64、86、108mmol/mol分别对应6%、8%、10%、12%。
该如何解读?以30岁男性患者为例
先知晓两个状态:
➤最差状态:当前吸烟+表格中涵盖的eGFR、BMI、HbA1c最差状态(分别为:30ml/min/1.73m^2、20或35kg/m^2和12%);
➤最佳状态:当前不吸烟+表格中涵盖的eGFR、BMI、HbA1c最佳状态(分别为:120ml/min/1.73m^2、25kg/m^2和6%)。
假设这名1型糖尿病患者为30岁男性,eGFR、BMI、HbA1c均为最差状态,且当前吸烟,那么预期剩余寿命仅剩28.6年。
不过,如果通过治疗干预,成功将患者HbA1c降低到6%,预期剩余寿命将增加到33.7年;
进一步讲,若eGFR由30增加到120(实践中更强调预防),预期剩余寿命将进一步增加到39.8年;
若减肥成功,BMI由35 kg/m^2降低到了25 kg/m^2,那么预期剩余寿命将会增加到40.5年;
如果还能把烟戒掉,预期剩余寿命将进一步增加至41.8年。
总之,如果上述危险因素得到完美改善,预期剩余寿命有可能会延长13.2年。
为了方便大家对照,将不同年龄最佳与最差状态下的预期寿命进行了汇总,见表2.
表2 最佳与最差状态的预期剩余寿命(1型糖尿病)
本质上是提醒人们对于慢病长期管理的重视
自100年前胰岛素进入临床,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大幅延长,糖尿病也成为了慢性病。但时至今日,我们仍很遗憾地看到1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通常还是会比一般人群要短10年左右,不同患者间的预期寿命差异更是巨大。
如本项研究中,同样是20岁男性,预期剩余寿命从29.3岁到50.6岁不等,最佳和最差状态之间差距可达21.3年(20岁女性中,这一差距为18.9年)。考虑到1型糖尿病患者多年轻发病,在漫长的疾病管理过程中更应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
本项研究告诉我们,在预期寿命有关的因素中:
➤更高的HbA1c水平和更低的eGFR水平与预期剩余寿命缩短一直保持着紧密关系;
➤BMI水平过低(20 kg/m^2)和过高(35 kg/m^2)的患者预期寿命往往低于BMI水平为25 kg/m^2的患者;
➤不吸烟者预期寿命往往高于吸烟者,差异为0.4-2.7年;
➤女性预期寿命往往高于男性,差异为1.9-5.9年。
本文小结
研究人员称,这是世界上第一张1型糖尿病患者剩余寿命预测表,虽然与预期寿命相关的因素或许不止本项研究中提及的6项,但研究纳入的一件件病例,表格中的一个个数字,真切提醒我们需要掌控好自己的血糖,做好肾功能水平监测,体型不应过胖也不要过瘦,不吸烟。此外,还要调整好心态,医患之间应做好配合,糖尿病不能放任自流。
参考资料:Tran-Duy, A., Knight, J., Clarke, P.M. et al. Development of a life expectancy table for individuals with type 1 diabetes. Diabetologia (2021).https://doi.org/10.1007/s00125-021-05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