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哪些?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众说纷纭,尚无明确定论。关于胰岛素依赖型(I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各型中的发病原因,均不完全相同。现仅就国内外公认的有关原因介绍如下。

遗传因素
据日本有关文献报道,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双亲均为糖尿病人的人群中,为50%;在单亲或兄弟姐妹是糖尿病的人群中,均为30%;李生兄弟姐妹中,其中一个患糖尿病,另一个则到40~50岁以后,几乎都发为糖尿病。这说明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综合国内多家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在1.47~14.5%之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无家族史的3~40倍。通过计算,中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73.8%,证明遗传对糖尿病的发病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其中Ⅱ型糖尿病较I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糖尿病的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但也有个别家族可能为单基因遗传。这是由于糖尿病易感性的人群,其胰岛不能适应各种刺激,胰岛素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发为糖尿病。
自身免疫及感染因素
据有关文献报道,约有5~10%的糖尿病患者是由自身免疫而发病的,其中绝大多数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最初,由于某些触发因素对糖尿病易感者的胰岛细胞产生损害,被损害的胰岛细胞释放出变性蛋白或称致敏蛋白。人体对其产生对抗反应,由B淋巴细胞生成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细胞表面抗体,同时激活体内T淋巴细胞。这些抗体及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均损害胰岛B细胞,随着逐渐被损害的程度,当损害至90%以上,则发为糖尿病。
不少学者认为首先是病素感染引起胰岛B细胞损害之后才发生自身免疫性的胰岛B细胞损害。所以,在急性发病时,是由于已有损害的胰岛B细胞,在病毒感染或其它感染的作用下,负荷过重而发生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出现急性胰岛素严重缺乏,而发生糖尿病。
胰高糖素的影响
有的学者指出,体内单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生物效应降低,同时若没有足够的胰高糖素并存时,一般不会发生内源性高血糖症。当有足够或过量的胰高糖素存在时,不论胰岛素分泌水平是否缺乏,均可导致高血糖症。说明胰高糖素水平的高低,与是否发生糖尿病有一定的关系。
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原因
① 长期进食过多→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水平增高,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一胰岛素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降调节,即在胰岛素水平增高时,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一胰岛素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高血糖。
② 胰岛素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缺陷一营养物质的清除率降低→高血糖→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过多一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受体降调节→胰岛素抵抗而引起高血糖。
③ 体胖者大多很少运动→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降低→增加了胰岛B细胞的负担。
上述因素对胰岛B细胞产生长期的过强刺激,使有遗传性糖尿病易感者的胰岛B细胞失去补偿能力,而发生糖尿病。
非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① 原因不明所致之靶细胞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即胰岛素抵抗,而发为糖尿病。
②遗传性糖尿病易感者的胰岛B细胞本身就有缺陷:对胰岛素抵抗,而发为糖尿病。
③ 染色体显性遗传。
④ 基因突变导致产生结构异常的胰岛素,而不具备正常胰岛素的生物活性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对某一病人而言,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有可能确定其发病原因所在。糖尿病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