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严重可能引发足部溃疡甚至截肢!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
不少人觉得只要平时多注意血糖,按时吃药
好像就能高枕无忧了
但你知道吗?
糖尿病还藏着一个隐藏副本——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上叫消渴病肢痹
它就像一个悄无声息的小偷
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的身体,尤其是四肢
一开始
你可能只是手脚有点麻、有点疼
很多人都没当回事
可别小瞧这些小症状
它是在给你敲响健康警钟!
因为严重时可能引发足部溃疡甚至截肢
今天
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揭开
消渴病肢痹的神秘面纱
看看它到底是什么
又该怎么应对
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为消渴病肢痹,以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足部溃疡甚至截肢。
诊断依据:
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 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如麻木、刺痛、感觉减退),并排除其他病因(如颈椎病、脑梗等)。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最常见,占75%以上。
中医病名:
消渴病肢痹,属血痹痿证范畴
常见的辨证分型及参考调治方药:
1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化瘀通痹。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
阴虚血瘀证:滋阴活血,柔筋缓急。主方: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
气阴两虚夹瘀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主方:参芪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
阴阳两虚夹痰瘀证:温肾健脾,祛痰通络。主方:济生肾气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5
阳虚血凝证: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方:当归四逆汤。
6
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益精填髓。主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中医以通络止痛、调和气血为核心,结合局部与整体调理,常用以下疗法:
1. 针灸疗法
选穴原则:主穴包括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滋阴活血)、太溪(补肾通络),配穴根据症状调整:上肢麻木:加曲池、合谷;下肢疼痛:配阳陵泉、涌泉。
操作: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可配合电针增强刺激。
疗程:每日1次,10~14天为一疗程。
2. 艾灸疗法
作用:温阳散寒,改善末梢循环。
选穴:关元(温补元气)、肾俞(补肾壮阳)、足三里(增强免疫力)。
3.推拿按摩
作用:疏通经络,缓解肌肉僵硬。
上肢:点按肩井、曲池,揉捏手三里至合谷,搓揉肩臂。
下肢:按压环跳、足三里,揉捏承山至涌泉,搓擦足心至发热。
4. 耳穴压豆
选穴:神门(镇痛)、内分泌(调节代谢)、脾(健脾化湿)、肾(补肾填精)。
操作: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1分钟,5-6次为一疗程。
5. 中药外治辅助
参考熏洗方1:黄芪、红花、桂枝煎汤外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参考熏洗方2:威灵仙、当归尾、刘寄奴、艾叶、桂枝、海风藤、川芎,煎取药液,每日1~2次浸洗患处,温度40°C,浸泡20~30分钟。
三、预防与日常调护
1、控糖为本:严格监测血糖,避免波动过大。
2、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避免外伤感染。
3、适度运动:太极拳、八段锦可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4、饮食调理:少食油腻,多食山药、枸杞等滋阴食材。
最后提醒各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中西医结合治疗
可显著改善症状并延缓进展
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
根据个体证型选择个性化方案
同时注重日常调护
筑牢健康防线
供稿 | 针灸推拿理疗科 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