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2个部位瘙痒,或是糖尿病信号,别以为是皮肤病!
在日常生活中,皮肤瘙痒似乎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很多人可能只是抓几下,或者涂抹一点止痒药膏,便不再在意。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皮肤瘙痒可能并非只是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某种警示信号,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可能是血糖失控的一个隐匿信号。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应每日定时监测空腹血糖及三餐后血糖,并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到医院就诊复查、调整用药,切不可自行在家中调节药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迅猛增加,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从2011年到2021年这10年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从9000万增加到了1.4亿,增加了55.56%。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没有确诊,也就是说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比例高达51.7%,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很多人可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了解,甚至在出现一些症状时,也容易被忽视。比如体重下降,有些人可能觉得有钱难买老来瘦,认为身体瘦了是好事,却不知道这可能是糖尿病的一个信号。还有一些人对身体的某些症状已经习以为常,比如皮肤瘙痒,可能觉得只是皮肤干燥或者过敏,而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血糖超标的一个隐匿信号。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包括食欲增加、口渴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消瘦等。由于体内大量尿糖丢失,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同时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患者容易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而由于尿量增多,水分丢失过多,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导致患者烦渴多饮。高血糖还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从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此外,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丢失,患者体重减轻、形体消瘦。
除了上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当血糖超标时,身体内的糖分无法正常代谢,会导致血液中糖分浓度过高,这种高血糖状态会对皮肤产生直接的影响,引发患者早期出现糖尿病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皮肤周身瘙痒,而这种痒多表现为奇痒难忍。尤其是身体皮肤较薄部位更为明显,如双侧胫前,也就是小腿前侧,容易出现瘙痒、麻木、疼痛感等。如果不小心磕碰,会出现伤口难以愈合,遗留色素沉着,称之为胫前色素斑。另外,如果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可能出现全身任何部位的瘙痒,并且没有明显的特点和部位。
四肢末端瘙痒也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高于周围组织,使身体水分丢失,引发患者早期出现四肢末端瘙痒。双手、双足末端起始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双手指、双足趾起始出现瘙痒、麻木感,逐渐向胳膊和腿延伸,尤其以双足病变较为常见。一般白天表现不是很明显,但是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患者会有明显的瘙痒感,严重者还可能会失眠。糖尿病引起的瘙痒通常是双侧对称出现,比如右上肢瘙痒,同时可能左上肢在类似部位也会出现瘙痒。另外,除了瘙痒外,患者通常会有手指尖或者脚趾尖的麻木、刺痛感,以及经常会有皮肤上有蚂蚁或者小虫子爬等皮肤过敏的感觉,这是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的特点。
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出现感觉异常可以出现皮肤瘙痒,晚期出现皮肤疼痛,多发生于双上肢、双下肢,远端为主、夜间发生为主;二是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处于高血糖,利于各种微生物的生存,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多是由于真菌、湿疹感染导致的;三是免疫力低下,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发生老年性皮肤瘙痒,与糖尿病性皮肤瘙痒混杂在一起,所以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会十分严重。
那么,普通痒和糖尿病痒有什么区别呢?普通瘙痒可能是由于皮肤疾病或者由蚊叮虫咬所导致,如果是皮肤病所导致,通常会伴有皮肤病的体征或者症状,包括特异性皮疹,比如湿疹会有片状皮疹,患者瘙痒比较严重。而糖尿病导致的瘙痒通常没有皮疹,只是由于皮肤干燥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造成患者皮肤瘙痒,患者皮肤看起来比较光滑,而且没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或者斑疹、丘疹等皮肤病特有的改变。另外,糖尿病导致的发痒是抹药不管用的,必须结合控糖药物服用才会有好转。而且,糖尿病在皮肤上的另一个反应症状就是伤口愈合时间较久。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糖尿病的忽视和不重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尤其是当出现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