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之后,脚怎么就开始烂了呢?
通常来讲,糖尿病的患者,是因为长期的慢性的血糖升高,导致周围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溃疡或足部感染,或者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性关节炎的表现,我们把它统称为糖尿病足。

那么为什么血糖高了之后就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当然是因为长期血糖高啦!
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使肢体末端神经逐渐出现病变而导致感觉障碍,这也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基础。
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
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
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
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
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