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真正的糖尿病是这5个样子!
在生活里,血糖问题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好比老北京那句俗语说的:井水甜,家家有长寿人,可要是人体这口井里的水甜过头了,那可就麻烦大了。很多人一看到血糖数值高,心就咯噔一下,马上觉得自己得了糖尿病,吓得连甜食都不敢碰,整天提心吊胆的。但其实,血糖高不过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可不能直接就把它当成糖尿病的铁证。

老师傅的甜蜜危机悄然降临
咱先来讲讲李大爷的事儿。李大爷今年65岁,以前在纺织厂干了大半辈子,退休后也闲不住,总爱在家捣鼓些手工活。最近这两年,李大爷感觉特别不对劲,嘴巴干得厉害,喝多少水都像没喝一样,还是渴得难受。而且上厕所的次数明显增多,晚上常常要起来好几回,这可把他折腾坏了。
有一回社区组织免费体检,李大爷想着去检查检查身体,图个安心。结果一查空腹血糖,好家伙,居然有9.5毫摩尔/升。医生一看这数值,立马建议他进一步做详细检查。后来又做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是8.5%,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结果异常。综合这些检查指标,李大爷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李大爷回想起来,这几年自己的体重不知不觉增加了不少,肚子也越来越大,以前的裤子都快穿不上了,可当时压根没把这当回事。谁能想到,这悄无声息的变化,背后藏着这么个大麻烦。这也正是糖尿病的典型特点,很多时候,它就像个隐形杀手,不知不觉就缠上了人。
血糖高与糖尿病,差别可大了去了
很多人都有个误区,觉得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其实这就跟以为看到乌云就一定会下暴雨一样,不准确。生活里,能让血糖短时间升高的原因可太多了。比如说,人要是情绪特别紧张,像马上要上台演讲,或者面临重要考试,这时候血糖就可能升高。还有熬夜之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乱了套,血糖也会跟着捣乱。要是感冒发烧了,身体忙着对抗病菌,血糖也会受影响。甚至有时候,一顿饭吃得太丰盛,大鱼大肉、甜食吃多了,血糖也会蹭蹭往上涨。
就像古代医书《伤寒杂病论》里说的:脉数,口燥渴者,此为消渴,古人早就留意到糖尿病的一些表现了,可他们也知道,光凭一时口渴,可不能就断定是糖尿病。血糖检测就像是拍照片,只能定格某一个瞬间的情况,可糖尿病就复杂多了,得综合好多方面来判断,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些指标,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哪个都没法准确下结论。这就好比判断一幅画是不是某位大师的真迹,得从笔触、色彩、风格、印章等多个角度去考量,缺了哪一项都不行。
真正的糖尿病,原来是这五种模样
多尿:身体里的漏水水龙头
古代医书《金匮要略》提到:消渴病者,饮一斗,小便亦一斗。糖尿病患者身体里的葡萄糖太多了,肾脏就像个忙碌的清洁工,为了把这些多余的葡萄糖排出去,只能不停地工作,尿量也就跟着大增。有些患者晚上睡觉都不得安宁,得频繁起夜上厕所,一晚上起来三四次都是常事,好好的睡眠全被打乱了。这感觉就像家里的水龙头坏了,水不停地流,既浪费又让人烦恼。
多饮:永远填不满的口渴黑洞
糖尿病患者常常感觉口渴得厉害,喝水就跟牛饮水似的,可即便喝了很多,还是觉得渴。这是因为大量排尿,身体里的水分流失严重,身体就像发出了紧急缺水信号,不停地让人喝水。《黄帝内经》里说的上消,就形容病人心中烦,饥不欲食,但欲饮水。有些患者一天能喝好几升水,可嘴巴还是干巴巴的,怎么都不解渴,那种感觉,就好像身处炎热的沙漠,周围却没有一滴水,怎么都满足不了对水的渴望。
多食:总也吃不饱的无底胃袋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明明吃了很多东西,可还是觉得饿,体重却不增反降?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在作怪。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者身体对胰岛素有抵抗,葡萄糖没办法正常进入细胞,给身体提供能量。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误以为自己饿了,不停地给大脑发送要吃东西的信号。这就好比一个仓库,外面堆满了货物,可仓库的门坏了,里面的人拿不到货物,只能干着急,一直喊着要补货。
逐渐消瘦:悄然变化的身体轮廓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是糖尿病发出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当血糖没法被身体正常利用,身体就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获取能量,时间一长,体重自然就降下来了。古代医书《伤寒杂病论》里记载的消瘅病症,就提到病人形体羸瘦。不少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短时间内体重能一下子下降好几公斤,连自己都觉得惊讶。走在街上,以前合身的衣服变得松松垮垮,旁人一看,都能发现这人瘦了不少。
视力下降:眼前模糊的神秘面纱
高血糖会影响眼睛晶状体的正常代谢,导致视力变得不稳定。很多中老年人突然发现自己看东西不清楚了,眼镜度数老是不对,得频繁更换,却不知道这可能是糖尿病在捣鬼。宋代医学家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里就说过:消渴之人,久则目暗。这就好像窗户上突然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看什么都模模糊糊的,原本清晰的世界变得不再明朗。
血糖波动,这些因素在捣乱
人体调节血糖就像在走钢丝,得小心翼翼,稍微有点偏差,血糖就会波动。除了糖尿病,还有不少因素会让血糖不老实。
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可不小。古人早就发现了,像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七情内伤,郁火上炎,必致消渴。现代研究也证实,压力大、焦虑的时候,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它们会让血糖升高。就好比你看一部紧张刺激的悬疑电影,心情跟着剧情跌宕起伏,这时候去测血糖,数值可能就比平时高了。
有些药物也会悄悄影响血糖。比如说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这些。曾经有一位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长期服用泼尼松来治疗,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血糖莫名其妙升高了,还以为自己得了糖尿病,后来才知道是药物的副作用在捣乱。
睡眠不足同样会让血糖管理失控。《黄帝内经》里说:阴虚则内热,内热则消渴。现代研究表明,一晚上没睡好,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降低,就好像手机电量不足,运行程序都不顺畅了。身体没办法好好利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血糖自然就不稳定了。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