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有这5个表现,你可能得了糖尿病足,立即就医,脚还能保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大爷是一位退休的公交司机,平时生活规律,爱好散步。几个月前,他发现自己的脚底偶尔会发麻,起初以为是走路多了,没太在意。

后来脚趾间又开始起水泡,走路时还有些刺痛,他依旧觉得是鞋子磨脚导致的小问题。
然而,某天他洗脚时,发现脚底竟然有一处小溃疡,不仅没感觉疼痛,反而逐渐变大。
家人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认为不是什么大事,直到几天后,他的脚指头开始发黑,李大爷这才意识到情况严重,急忙去医院检查。
在医院里,医生告诉李大爷,他已经患上了糖尿病足,这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感染,甚至需要截肢。
李大爷这才想起,自己被诊断出糖尿病已经有好几年了,但因为平时没有太多不适,他并没有特别注意足部的变化。
其实,糖尿病足并不罕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0%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患上糖尿病足。
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也在逐年上升。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和血管损伤,导致患者对脚部的感觉迟钝,容易出现感染和溃疡。
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截肢。医生提醒,脚部的变化其实是糖尿病足早期的一个重要信号,一旦出现如麻木、水泡、溃疡等症状,必须尽快就医。
一、糖尿病足早期有这5个征兆
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其实很容易被忽视,但如果能早点发现这些征兆,就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糖尿病患者的脚,尤其要多注意以下五个信号。
1.莫名脚部麻木
这种麻木感有时候是一种轻微的刺痛或者针扎感,像是脚部"失灵"了一样,摸起来没有什么感觉。
这是因为糖尿病引发的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特别是足部的末梢神经,导致感觉变差,或者完全失去感觉。
有些人甚至踩到了尖锐的物体或者烧伤了脚,都不会感到疼痛。如果你发现自己平时脚部的敏感度下降了。
特别是摸起来感觉怪怪的,或者容易出现麻木和刺痛的情况,千万不要忽略,这可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
2.脚上的皮肤异常干燥
这种干燥不仅仅是冬天时天气干燥造成的,而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良,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慢慢变得粗糙、干裂。
特别是脚后跟和脚趾缝,这些部位很容易出现细小的裂口,裂口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被细菌感染。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弱,一旦感染,就不容易愈合,感染会迅速加重,导致溃疡。所以,如果发现脚部皮肤干燥、容易裂开,一定要警惕。
3.脚上出现水泡、小伤口
水泡和小伤口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可是大事。因为糖尿病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能力,普通人一两周就能痊愈的伤口,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更严重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神经损伤,对疼痛不敏感,脚上的水泡和小伤口往往被忽视,等到伤口感染,才发现问题已经变得严重。
如果你的脚上经常莫名其妙出现小伤口或者水泡,别再认为这是鞋子磨脚那么简单了,这可能是糖尿病足的警告。
4.脚部颜色变化
这种现象是因为高血糖影响了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血液循环变差。局部的红肿、发紫或者变黑,可能意味着那个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足,缺乏氧气和营养,时间一长,很容易坏死。
特别是脚趾头和脚跟这些部位,如果发现它们颜色不对,甚至发黑,这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这种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时间一长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甚至需要截肢。
5.脚部发热或者肿胀
有时候糖尿病患者的脚看起来肿胀得像个气球,摸上去还有点发热。这种发热、肿胀可能是感染的征兆,尤其是在脚上出现了伤口或者溃疡的情况下。
如果脚部突然肿胀,并且伴随着发热的感觉,尤其是有伤口的部位,更加要重视起来,感染扩散得很快,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二、糖尿病足的危害
糖尿病足的危害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很多人可能觉得,脚上有点小问题不算什么大事,但实际上,糖尿病足带来的后果远不止皮肤表面的问题。
糖尿病足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截肢,这是大家最不愿面对的。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及时注意到足部的变化,拖着不去治疗,结果脚部的感染越来越严重,甚至扩散到骨头里。
导致最后只能通过截肢来控制病情。这不仅对身体伤害巨大,心理上的打击也不小。
糖尿病足的危害不仅限于局部感染和溃疡,它还会影响到全身健康。长期的足部溃疡和感染,不仅仅是伤口不愈合那么简单,它会导致整个免疫系统变得疲惫,身体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
这样一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甚至因为伤口长期不愈合,诱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这种情况如果发展成败血症。
那就非常危险了。很多人可能觉得一开始只是脚上出了问题,但忽视了它背后带来的全身性健康风险。
再有一点,糖尿病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特别大。一旦脚部开始出现问题,患者的行动能力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只是脚步不稳,感觉不太灵活,但随着问题加重,行走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无法正常下地行走。
这种行动能力的下降,会让患者的日常生活大受影响,比如简单的散步、买菜、去公园这些本来很普通的事情都变得困难重重。长期下去,患者可能会陷入心理上的焦虑和抑郁,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糖尿病足还可能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糖尿病足的治疗过程往往是漫长的,尤其是那些伤口难以愈合的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换药、护理,有的甚至要接受手术治疗。
这些治疗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休养,无法正常工作,家庭收入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特别是一些严重的病例,如果发展到截肢,那治疗费用更是难以想象,后续的康复和假肢费用也让不少家庭难以承受。
三、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预防糖尿病足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关键在于日常的细心护理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只要做好以下几件事,就能大大降低患上糖尿病足的风险。
1.控制血糖
高血糖会导致神经和血管损伤,这是糖尿病足的根源。每天按时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药物或者胰岛素,保持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有效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只要不出现明显不适就不用太在意血糖,其实这个想法很危险。
哪怕感觉身体状态还不错,但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是悄无声息的,等到症状出现时往往已经晚了。所以,日常坚持血糖监测和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
2.保持足部卫生
糖尿病患者的脚部皮肤脆弱,容易受损和感染,保持干净、干燥是防止细菌滋生的关键。
每天用温水洗脚,但水温不能太高,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有时不灵敏,容易被烫伤。洗脚的时候,记得检查脚趾缝、脚底等容易忽略的地方,看有没有水泡、红肿、破皮之类的异常情况。
洗完脚后要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缝之间的水分,不要让脚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里。平时不要赤脚走路,哪怕是在家里,也应该穿上干净、舒适的拖鞋,避免踩到尖锐的东西。
3.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
糖尿病患者的脚部皮肤较为敏感,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可能会引起磨损,造成伤口。鞋子最好选择透气、柔软、合脚的,避免太紧或太松。
每天早晚穿鞋前,检查鞋子里面有没有异物或者尖锐物体,防止不小心弄伤脚。袜子也要选择棉质、透气的,并且每天更换干净的袜子,保持脚部的干爽。
夏天时,很多人喜欢穿凉鞋,但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穿露趾的鞋子,以免脚趾受伤。
4.保持适量
糖尿病患者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当然,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对脚部冲击较小的活动,比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过度剧烈的运动。
如果脚上已经出现溃疡或者其他问题,运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确保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四、结语
预防糖尿病足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平常注重对脚保护,别等到它罢工了才重视!每天花点时间检查一下、泡泡脚,选择舒服的鞋子,好好照顾它们,毕竟它们每天都在辛苦地承载着我们的人生。
生活中,脚不仅是让我们四处走动的工具,还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一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照顾好自己的脚,就等于给了自己更多自由的行走权。与其担心未来会不会发展成糖尿病足,不如从今天开始,把这些预防措施做起来。好好保护脚,未来的每一步,都会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李佳,刘世平,张艳.糖尿病足溃疡敷料应用现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4,33(09):836-839.
[2]薛涛,王丽华.预防糖尿病足要做好这5件事[J].保健医苑,2024,(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