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能吃鸡蛋?内分泌科主任:不想血糖飙升,少吃这6种主食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连鸡蛋都不能吃?其实真正让血糖飙升的元凶并不是鸡蛋,而是很多人餐桌上的主食杀手。
如果你是糖尿病人,或者家里有血糖不太稳的亲人,一定要知道哪些主食吃了容易让血糖坐上过山车。

吃鸡蛋,真的会影响血糖吗?
不少糖尿病患者听说胆固醇高不能吃鸡蛋,于是直接把鸡蛋从餐盘上剔除。这是一种过时的误解。
从现代营养学研究来看,鸡蛋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几乎不含糖类,升血糖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升糖指数)非常低。美国糖尿病协会就明确指出,鸡蛋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蛋白来源。国内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未将鸡蛋列为需严格限制的食物。
如果你本身有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坏胆固醇(LDL)特别高的人,就需要控制鸡蛋黄的摄入。但这跟血糖无关,是另一个系统的问题。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鸡蛋?答案是:能吃,而且吃一点对血糖稳定还有帮助。但问题来了——为何很多人血糖控制不好?真凶,往往藏在你每天吃的主食里。
主食这口饭,你真的吃对了吗?
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控制了糖果、饮料、甜点,但血糖依旧高得吓人。原因就在于——主食吃错了。
在中国,主食是饭桌上的核心。米饭、馒头、面条,这些看似无害的食物,其实都属于高碳水食物。碳水一进身体,很快就被消化吸收,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让血糖快速上升。
内分泌科医生指出:有6种主食,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忽略的血糖杀手。它们往往被当作健康食品,但实际上升糖速度极快。
我们一个个来说说。
第一道陷阱:白米饭,看不见的糖山
很多人以为白米饭是清淡、健康的代表。但别忘了,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高达83,比很多甜食还要高。尤其是热腾腾刚煮好的米饭,吸收速度更快。
更可怕的是,吃米饭时大家往往一口接一口,不知不觉就吃了两大碗。这种无糖的糖才是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
更糟的是,有些人喜欢吃锅巴或米饭煎饼,这类经过高温加工的米类食物,升糖速度比白米饭还快。
面条和馒头:看起来温和,其实暴脾气
面条和馒头在北方家庭中非常普遍,尤其是白面制品。问题是,精制面粉去除了大量纤维和营养,留下的几乎就是纯淀粉。
吃这类食物,血糖反应比你想象的还要剧烈。有研究曾对比不同主食的升糖曲线,结果发现:白面馒头的升糖指数高达88,略高于白米饭。这意味着你吃下一笼馒头,血糖可能在一小时内迅速飙升。
八宝粥和粽子:甜得不明显,糖却不少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挺自律的,不吃甜点。但如果你早上喝一碗八宝粥,或者端午吃了几口粽子,血糖就可能瞬间爆表。
市售的八宝粥、红豆粥等产品,常常添加了大量糖分或是蜜饯类原料,碳水高,还含有隐形糖。而粽子虽然不是甜的,但由糯米制成,而糯米的升糖指数也超过80,同样是高风险食物。
玉米、红薯、山药:营养虽好,不能多吃
这些粗粮类食物在健康圈很受欢迎,的确比白米白面营养价值高。但关键问题在于——它们依然是富含淀粉的主食。
比如玉米,虽然有膳食纤维,但糖尿病人如果一次吃整根玉米,血糖依旧会有明显波动。红薯和山药更是看似养生,实则含糖量不低。尤其是蒸煮后的软糯口感,会让人吃着吃着就多了。
这类食物适合糖尿病人吃,但得控制量,别把它们当成可以随便吃的零食。
全麦也要小心,别被标签忽悠了
超市里各种全麦面包杂粮馒头,看起来很健康。但你是否注意过配料表?很多所谓的全麦面包,其实只是加了点色素或者少量麦麸,主料依然是白面粉。
真正的全谷物食物,应该是未经精加工、保留胚芽和麸皮的谷类,比如糙米、燕麦、黑米。但这类食物因为口感粗糙,很多人不喜欢吃。
别轻易相信包装上的全麦两个字,关键得看配料第一位写的是什么。
为什么糖尿病在中国越来越常见?
糖尿病并不是老年病,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中招。根据《中国成人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2%。
其中,饮食结构西化、主食精细化、运动量减少,是主要原因。再加上吃得多、动得少、压力大、熬夜晚的现代生活方式,胰岛素的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罢工了。
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多因脾虚、肾亏、阴津耗损所致。中医强调饮食有节、情志调和、作息规律,这些原则在今天依然适用。
从社会文化角度讲,我们的饮食文化讲究白米白面才体面,这无形中也增加了高升糖食物的摄入。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医学问题,更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主食怎么吃,才能既有饱腹感,又不升血糖?
不吃主食显然不现实,关键是怎么吃。
内分泌科医生建议:主食可以吃,但要选慢的粗的少的。慢,是指升糖慢的食物,比如糙米、燕麦;粗,是指保留了膳食纤维的杂粮;少,是指每餐控制总量,别吃撑。
最简单的做法是:把白米白面换成一半粗粮,比如米饭里加点糙米、薏米、荞麦米;面条换成荞麦面、全麦面;早饭用燕麦代替粥;晚饭少吃点主食,搭配蔬菜和蛋白质。
还有一个小建议:每口饭菜都多嚼几下,吃慢点,这样可以延缓碳水吸收速度,让血糖更平稳。
结语:吃得对,比什么都重要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认知和习惯。鸡蛋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每天吃的主食。如果你能把握住这点,就已经踏出了血糖管理的关键一步。
别被无糖标签迷惑,也别盲目相信全麦包装。真正的健康主食,是你认真挑选、细嚼慢咽后的那一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4):293-34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文英等.《中国成人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3):3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