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吃药别瞎选!4种证型对应中成药,错吃加重!
感冒了总瞎吃药?流清涕吃银翘更怕冷,夏天感冒喝风寒药还恶心!中医治感冒核心是辨证选药,先分4种常见证型,再对应选中成药,错用会加重病情!

一、风寒感冒:怕冷重、流清涕,用散寒解表药
1. 典型症状(自我判断)
- 怕冷比发热明显,甚至打哆嗦,无汗;
- 流清鼻涕、咳白稀痰,嗓子不疼或轻微痒;
- 手脚凉、舌苔薄白,可能伴头痛、全身酸痛。
2. 常用中成药及用法
- 风寒感冒颗粒:最基础的散寒药,适合轻度风寒感冒,温水冲服,帮身体发点小汗排寒气。
- 荆防颗粒:比风寒感冒颗粒散寒力稍强,还能缓解头痛、肌肉酸痛,适合秋冬风寒感冒伴全身疼的情况。
- 感冒清热颗粒(注意!):名字带清热,但实际是治风寒的!适合风寒感冒初期,有点轻微发热、鼻塞、流清涕,能散寒又兼顾清轻微内热。
3. 用药要点
- 服药后可喝碗热粥或热水,捂汗但别大汗淋漓,避免寒气又进去;
- 别用风热感冒的药(如银翘解毒片),会让寒气堵在体内,加重怕冷、咳嗽。
二、风热感冒:发热重、咽喉痛,用清热解表药
1. 典型症状(自我判断)
- 发热比怕冷明显,甚至高热(38.5℃以上),有汗但热不退;
- 流黄稠鼻涕、咳黄痰(像脓一样),咽喉红肿疼痛,可能伴口干、口渴;
- 舌苔薄黄,可能有鼻塞、头痛。
2. 常用中成药及用法
- 银翘解毒片(或丸):经典风热药,适合轻度风热感冒,比如低热、咽喉疼、流黄涕,能清咽利喉、退烧。
- 连花清瘟胶囊:清热力强,适合风热感冒热毒重的情况——比如高热、肌肉酸痛、嗓子疼得咽不下东西,或感冒伴咳嗽、黄痰。
- 桑菊感冒片:比银翘解毒片温和,更适合风热感冒初期,以咳嗽为主的情况(比如咳黄痰、嗓子痒疼,但发热不高)。
3. 用药要点
- 别吃辛辣、油腻食物,会加重内热;
- 风寒感冒别用,会让身体更虚、怕冷更明显。
三、暑湿感冒:夏天高发、头重恶心,用祛暑化湿药
1. 典型症状(自我判断)
- 多在夏天发生,发热但体温不高,感觉闷热难受;
- 头重如裹(像戴了湿帽子)、身体沉,可能伴恶心、不想吃饭、拉肚子;
- 舌苔白腻,流清涕或黏涕。
2. 常用中成药及用法
- 藿香正气水(或丸/口服液):唯一首选!能祛暑、化湿、和胃,缓解夏天感冒的恶心、腹泻、头重。
- 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开车、孕妇、小孩、肝病患者别用;选丸剂或口服液(无酒精版)更安全。
- 保和丸(辅助):若暑湿感冒伴明显吃不下、肚子胀、恶心想吐,可搭配藿香正气药,帮消化、化湿气。
3. 用药要点
- 别喝冰水、吃冷饮,会加重体内湿气;
- 不适合风寒/风热感冒,对单纯发热、嗓子疼没用。
四、气虚感冒:身体虚、感冒老不好,用补气解表药
1. 典型症状(自我判断)
- 多发生在老人、小孩、产后或长期劳累的人身上;
- 怕冷、发热都不重,但特别没力气、懒得说话,感冒后好得慢;
- 流清涕、咳白痰,可能伴胃口差、易出汗(稍微动就出汗)。
2. 常用中成药及用法
- 参苏丸(或口服液):唯一适合的药!既能轻微散寒解表(治感冒),又能补气(帮身体恢复力气),避免感冒后越治越虚。
- 若气虚明显(比如感冒时还头晕、心慌),可搭配玉屏风颗粒,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反复。
3. 用药要点
- 别用强效解表药(如快克、感康等西药复方制剂),会耗伤正气;
- 服药期间多休息,别劳累,不然补不回来。
重要提醒
1. 辨证是关键:比如流清涕不一定是风寒(暑湿也可能),嗓子疼不一定是风热(风寒后期也可能轻微疼),要结合所有症状判断;
2. 若感冒3天没好转,或出现高热不退、胸闷、呼吸困难,一定要及时就医,别硬扛;
3. 孕妇、小孩、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用药前必须咨询医生,避免风险。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具体用药请遵医嘱用药!